健康周刊 | 海南39家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实现全省全覆盖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洪旭
近年来,一种新型护理方式——“网约护士”逐渐兴起,患者通过手机下单,专业护士如约上门,提供抽血、换尿管、换胃管、造口护理等护理服务,让行动不便的患者不用去医院,在家也可享受个性化、差异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早在6年前,“网约护士”已在海南生根发芽。截至目前,海南已实现“互联网+护理服务”全省全覆盖,共有2700多名“网约护士”,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打通了护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持续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温暖到家 护士上门护理
辛宇是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海医一附院”)神经内科的一名资深护士。2019年通过严格的考试后,成为了一名“网约护士”,在工作之余,利用专业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居家护理服务。
如今,触“网”5年,辛宇觉得“互联网+护理服务”,让她更有职业价值感和认同感。
90多岁的李阿婆家住海口市龙华区大同路的一个小区,距离海医一附院并不远。但她家住在7楼,没有电梯,跟她一起生活的儿子已经70多岁,加上孙子工作在外地,每次去医院看病都非常困难。
两年前,李阿婆因重症住院治疗,由于年龄大,不便做泌尿系统手术,留置了导尿管。由于住院期间,了解到海医一附院有“网约护士”可上门更换尿管,第一次下单后,辛宇如约上门护理,当时阿婆和儿子都比较满意。此后,每隔28天左右,辛宇上门为阿婆换尿管和冲洗膀胱。
由于李阿婆的尿管留置了2年,膀胱的顺应性不太好。“每次冲进去的量就会很少,只要她感觉不舒服就要马上停。”正是辛宇的细心和温暖,让阿婆和家人都非常满意。
患者的满意,是对护士最大的认可。2020年9月,海医一附院产科主管护师陈娇莎考取了母婴护理师证书,成功入选“网约护士”,主要承接产妇通乳、新生儿抚触、新生儿黄疸检测等。至今4年多,她已经完成上门护理服务783人次,患者都比较认可和满意。
一胎宝妈王女士(化名)就是陈娇莎的上门服务对象之一。2024年12月,生完宝宝7个月的王女士,突然出现乳房胀痛,堵奶状况,于是通过小程序手机下单预约。“中午下单,下午就上门了,服务特别好,跟在医院一样享受专业的护理。”王女士说,陈娇莎护士为其通乳后,至今没有再堵奶。宝宝刚出院时,王女士曾预约护士上门进行新生儿护理,并学习了很多婴儿照护知识。
延续护理 让患者享医院同质化服务
“‘网约护士’方便了患者,让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住院期间同质化的护理服务。”海医一附院护理部主任张翔表示,患者无须再为前往医院路途奔波和排队等待而烦恼,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尤其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及其家属来说,大大减轻了负担。
早在2019年,国家卫健委率先在北京、上海等六个省市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试点工作。海南虽不是试点省份,但海医一附院认为此项工作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于是该院主动向海南省卫健委请缨,于同年12月作为海南省唯一一家试点单位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在试点推进过程中,海医一附院与优佳护平台合作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从早期的更换胃管、尿管、母婴护理,拓展到伤口造口、静疗等共计70个服务项目。“目前导管、伤口造口及静疗护理是患者预约比较多的服务项目。”张翔表示,“网约护士”将专业护理服务从医院内部延伸到了社区和家庭,需要具备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促使护士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如今,该医院“网约护士”注册达100余名,共为5000余名患者提供了多样化护理服务。
“这种网约护理模式挺好的,工作之余上门护理,虽然辛苦一点,但是增加了护士的收入,也提升了护理技能。”辛宇说,不仅给护士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空间,还提升了护士的职业自豪感。
随着“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更加专业化、精细化。
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家庭化产区副护士长曹素芬表示,2022年5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上线了独立研发的“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信息平台系统,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开设项目有产后康复护理、母婴护理、新生儿护理和会阴伤口护理等4个专业模块16个护理服务项目,培训上线网约专科护士61名。
如今,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居家护理服务项目已增加到27项,涵盖了采血、母婴护理、产后康复等多个领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专业化、精细化的妇幼延续优质服务,极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截至目前,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共完成居家护理服务1452单,其中2024年完成776单。
全省覆盖 39家医院开展上门服务
线上预约,线下服务。对于“互联网+护理服务”来说,线上预约平台建设十分重要。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优佳护平台是较早进入海南,并与海南多家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推进海南“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机构之一。
“携手医疗机构,整合优质资源,持续丰富护理项目种类。”广东优佳护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林振钊介绍,优佳护平台于2019年开始进入海南市场,先后与海医一附院、海口市人民医院、琼海市人民医院等35家医疗机构合作,通过优质护理资源与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共同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为患者提供了更专业、便捷的护理服务,同时推动了海南护理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为探索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规范引导全省“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发展,2021年4月,海南出台了《海南省“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鼓励各试点地区和医疗机构结合实际,探索与医联体、互联网医院、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等结合,科学稳妥、循序渐进地开展试点工作。
此外,海南要求试点地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试点医疗机构建立服务机制,为护士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置护理工作记录仪,使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配备一键报警、延时预警等装置,购买医疗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等,切实保障护士执业安全和人身安全,有效防范和应对风险。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持续增加,“互联网+护理服务”将如何完善呢?
张翔表示,加强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居家护理服务。社区可以提供场地和人员支持,协助医院进行患者的筛查和管理,实现医院—社区—家庭的无缝衔接。同时,鼓励医院内部的护理人员参加居家护理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此外,加强与高校合作,开设居家护理相关专业,培养专门的居家护理人才。
“下一步将增加老年病专科护理项目,发展中医护理服务。”林振钊表示,针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结合海南中医特色资源,推出中医护理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和慢性病调理服务。
数说
截至2024年12月,海南全省已有39家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现全省全覆盖,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士总数达2736人,实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总数104项,“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总人次2947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