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智库·观察|五“增”加持 让今年琼州海峡过海旅客有“顺畅”感

热点新闻 5
南海网记者 王小畅 今年春节假期,琼州海峡车辆运输量创单日历史最高纪录。不少过海旅客反馈,相比去年的“难忘”,今年过海很“顺畅”。交通部门则以“平稳有序、安全畅通”评价这次运输保障。那么,在这过海“顺畅”的背后,都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和工作人员的努力呢? 港口充足运力过海“顺畅”之一。记者 汪承贤 摄 【增泊位】 增强了应对大雾影响能力 1月24日

南海网记者 王小畅

今年春节假期,琼州海峡车辆运输量创单日历史最高纪录。不少过海旅客反馈,相比去年的“难忘”,今年过海很“顺畅”。交通部门则以“平稳有序、安全畅通”评价这次运输保障。那么,在这过海“顺畅”的背后,都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和工作人员的努力呢?

港口充足运力过海“顺畅”之一。记者 汪承贤 摄

【增泊位】

增强了应对大雾影响能力

1月24日,节前的进出岛高峰期,一场大雾让港口的工作人员紧张情绪骤然升高。

当天凌晨4时20分,海口新海港和铁路南港因大雾影响率先停止作业,进港通道暂时关闭。

与两港对应的琼州海峡北岸徐闻港和铁路北港也相应采取暂停作业的措施。此时,正是节前进岛高峰,进岛车流比出岛车流大,相比于海口,徐闻港外的待渡队伍更长。

庆幸的是,秀英至海安航线尚未受大雾的影响,一度挑起了几个小时的过海“大梁”。

为尽快疏通道路上排队过海的车辆,提高车辆通行效率,港口联合交警部门,与各分流点的工作人员展开紧密联动,分流车辆从秀英港和海安新港过海,有效缓解了大雾导致的交通压力。

各部门组织志愿者服务春运。记者 汪承贤 摄

据悉,针对去年春运期间出岛难题,交通运输部曾会同广东、海南两省进行系统总结复盘评估,明确指出琼州海峡高峰时段车辆过海运能不足、大雾停航后待渡车辆现场管理不到位、新能源车安全顺畅过海难等不足。

为了解决运能不足和大雾影响的问题, 两岸港航企业采取了多项举措,其中之一是对秀英港和海安新港的泊位进行升级,进一步增加泊位,并重新启用改造后的海安港应急泊位。这一项举措,在这次应对大雾影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增全预约】

有利引导车辆错峰避峰出行

当天8时20分,大雾影响进一步扩大,秀英至海安航线也不得不暂停作业。

虽然港口暂停了作业,在琼州海峡船舶交管中心内的海事工作人员,却更加地忙碌了。

海事部门要实时不间断追踪大雾动态,同时通过在港和锚地船舶实时监测琼州海峡重点点位的能见度数据,通过甚高频广播、微信工作群等多渠道,第一时间向过峡船舶、航运公司及相关单位发布安全信息,提醒过峡船舶做好防范措施。

已经预约过海的旅客,手机纷纷收到航运企业发来的提醒暂缓到港的短信。这一措施避免了过海车辆进一步向港口集聚,减轻了港口停航期间的交通压力。

今年,琼州海峡两岸预约过海制度全面落实,为此次应对大雾,引导车辆错峰避峰出行,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这一措施,也为恢复通航的运力调配,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依据。

“停航时,所有过海车辆不要来港口,来了走不了;复航时,等通知再来,来早走不了;停运时段船票延后有效,在家多待会儿,来晚也能走。”海口交警有关工作人员说道。

为了保障预约过海制度的实施,由交警、海岸警察、应急救援队等组成的队伍,24小时对进港车辆进行疏导,并在海口周边设置了车辆分流点,严格按照“距离开船时间不超过2小时到港”的条件予以放行或者疏导到其他路段。

【增专船】

扩充新能源车运力让过海更顺畅

在过去的二十多天春运里,出现了几次大雾的影响,每一次都是对今年琼州海峡过海保障措施的考验。相比于去年,大部分过海旅客感觉是更加“顺畅”。

这种“顺畅”感,今年过海的新能源车主可能感受更深。

记者从海南省交通运输厅了解,针对去年新能源车主抱怨较多的过海难问题,海峡股份在原有专班航次的基础上,今年春运前新引进2艘平板驳船专运新能源车辆,分别是“绿源一号”和“绿源二号”,单次可运输160辆新能源小汽车,装载量是普通新能源汽车运输船的2倍以上。

“绿源一号”和“绿源二号”的启用方便车辆出行。记者 汪承贤 摄

新能源运输船加入有力地缓解了新能源车过海难的问题。春运以来,“绿源二号”船长黄万里和他们团队,从每天3趟增加到每天5趟。这艘有着“琼州海峡小航母”之称的“绿源二号”轮为缓解春运新能源汽车进出岛运输,保障新能源车辆运输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去年开新能源车回去,买票困难,好不容易买到票了,过海也困难,今年完全不是这样了。”旅客王先生称,春节前他买票时,最先查看的是新海港,一看没有票自己就有点紧张了,但把页面切换到秀英港后,发现新能源车航班很多,票很好买,而且还有幸买到了新能源专用运输船。过海的过程也比较顺畅,回岛时从海安新港回来,整个过程也比较顺畅。

南国智库·观察|五“增”加持 让今年琼州海峡过海旅客有“顺畅”感

在新能源专船的帮助下,不仅新能源汽车的过海效率显著提升,同时也为传统客滚船腾出更多空间,使其他类型车辆的过海体验得到改善。此“加船”举措,优化了运输结构,缓解了春运高峰过海的拥堵。

“绿源一号”运输过程。记者 汪承贤 摄

【增专道】

港口周边住户回家路也“顺”了

其实这种“顺畅”感不仅只是过海旅客能体会到,居住在滨海大道北侧小区的业主也能感受到。“去年春节时,这段滨海大道交通管制,我们回家都麻烦,不得不把车停在小区外很远的地方,非常不方便。”附近住户李先生称,今年我们回家很顺畅了,过海高峰期和港口停航时,对我们都没有多大影响,因为过海的车辆被引导到海色路了。

在1月初,春运还未启动前,海口经六街北段(海色路)道路项目通车,过海车辆去往海口新海港有了新通道。“遇到春运出岛高峰期,海色路可作为小客车临时待渡场,从而缓解高峰期出岛小客车排长队、占用滨海大道造成的交通堵塞。”该项目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该道路开放交通后,车辆可从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直接行驶至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和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

由于有了这一“硬件”的支撑,为确保春运期间海口“三港”过海出岛交通有序、畅通,海口公安交警精心谋划安排各类车辆进港出岛路线,采取了客货分离、分港待渡、分道通行等方式。

其中,作为琼州海峡过海重要港口的新海港,交警在春运期间为小客车设置专门的进港通道。通道入口在长滨北路和镇海路交叉口,经长滨北路、长乐路、海色路一直到码头泊位,实行全封闭管理,并在长滨北五路和长乐路交叉口设置查验点,由自动查验设备对车辆进行识别,符合规定的车辆继续往前沿着长乐路前往码头泊位,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将被要求左转进入长滨北五路离开。

这一措施不仅扩充了车辆待渡的空间,也大大地缓解了海口主干道之一的滨海大道的交通压力,极大地减少了对周边住户的影响。

“绿源一号”和“绿源二号”的启用方便车辆出行。记者 汪承贤 摄

【增服务】

春节假期逾96万人次平稳有序过海

南国智库·观察|五“增”加持 让今年琼州海峡过海旅客有“顺畅”感

在提高运能、破解过海难题的同时,琼州海峡两岸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为过海的旅客提供更全方位的保障。

在春节假期的最后两天,港口迎来了出岛高峰。深夜的新海客运综合枢纽候船大厅灯火通明。在寒夜里,新海港一线团队以“深夜食堂”式的暖心服务,为候船旅客点亮归途的温暖灯塔。

在候船区里,一支由港口员工和志愿者组成的“春运服务先锋队”推着满载物资的移动服务车穿梭在人群中,将一箱箱瓶装牛奶、面包、八宝粥递送到旅客手中。

据悉,针对返程高峰特点,新海轮渡服务团队创新采用“网格化服务”模式:在枢纽区域增设恒温饮水机,开辟充电驿站,设置母婴室,安排志愿者协助特殊群体。实时更新的电子引导屏与人工导乘形成“双保险”,确保每位旅客都能清晰掌握航次动态。

春运以来,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在新海港和秀英港两个港口特别成立的“党员突击队”和“青年志愿岗”,累计派出志愿者1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4万+小时,服务旅客200万+人次,处理特殊帮扶500余起。

另据,记者从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海南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春节假期期间,有关单位严格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和海南、广东两省的春运工作部署,充分发挥琼州海峡客滚运输春运工作机制作用,加强统筹协调、运输组织和安全监管,有力地保障了春节假期期间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平稳有序、安全畅通。

2025年春节假期(1月28日-2月4日),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共发送航班1934班次,运送旅客96.8万人次,车辆23.1万台次,其中新能源车运输量增长较快,日均运量超过3000台,同比增长66.4%。最高峰日为2月4日(正月初七),单日运送旅客16.7万人次,车辆3.96万台次,均为今年春运启动以来单日最高运量,其中车辆运输量创单日历史最高纪录。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dlongpai.cn/post/68961.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