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多条腿走路”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文学娱乐 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晓曈   眼下,土地还未从冰封中苏醒,在温暖宜人的东方市,农民已经喜获2025年的第一茬收成,感城镇感城村村民麦贤雄自家的26亩玉米,已经全部采摘完成。“早就被客商预定了,今天都全部装车,要运到杭州去。”麦贤雄的玉米让他赚到了今年的第一桶金,而田里一向让他头疼的秸秆,也有了“好下家”。   “全部送往我们的生物制颗粒燃料制造厂,把秸秆‘变废为宝’。”东方感城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晓曈

  眼下,土地还未从冰封中苏醒,在温暖宜人的东方市,农民已经喜获2025年的第一茬收成,感城镇感城村村民麦贤雄自家的26亩玉米,已经全部采摘完成。“早就被客商预定了,今天都全部装车,要运到杭州去。”麦贤雄的玉米让他赚到了今年的第一桶金,而田里一向让他头疼的秸秆,也有了“好下家”。

  “全部送往我们的生物制颗粒燃料制造厂,把秸秆‘变废为宝’。”东方感城乡村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定海介绍道,如今全镇的废弃秸秆、木头,都回经过统一回收、加工,变成生物质燃料颗粒,用以供给电厂、药厂和食品厂,每天产量可达5到10吨左右。

  去年底,感城镇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与东方感城乡村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厂,购置粉碎机、颗粒机和木材破碎机,用于生产加工生物质燃料,它作为一种新型环保能源,可以有效代替传统煤炭,供燃煤设备燃用。“不光解决了秸秆焚烧的问题,现在厂里还有数十位周边村民务工就业,我们与各村也建立了分红机制,预计每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至15万元。”谢定海说。

  秸秆变燃料、村集体经济发展能“造血”,这一变化源于2024年以来,东方市深入实施“村村联建”“村校联建”“村企联建”等党建共建模式,推动农村、高校、企业之间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实现村集体产业联动发展。

  除了“变废为宝”的生物质燃料制造厂,感城镇还整合了16个村(居)资源,谋划打造数个渔光互补共享渔场等产业项目,助力村集体经济在2024年增收230余万元。

  在三家镇红草村,通过“村企联建”模式,村集体实现创收64万元,而大田镇乐妹村党支部,则充分发挥海南大学对口帮扶优势,引导高校人才参与建设兰花产业研学基地,共为村集体创收127万元,带动村民务工就业2174人次。

东方:“多条腿走路”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有钱运转、有钱办事让各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也推动乡村逐步探索建立起了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土地收益的有效调节机制,新龙镇道达村党支部就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采取公开竞价方式转租土地,每亩竞价3800元,为村集体经济创收600多万元。

  2024年,东方市通过组织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村集体土地“三过”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对现有村集体资源资产进行摸排造册、确权管理、分类处置,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东方:“多条腿走路”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发展村集体经济,要靠多条腿走路,坚持资源转换,拓宽发展多元路径。”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戴诚认为,要想真正把资源要素转化为发展优势,不仅要“固本培元”,还要适度打破依靠自身资产发展集体产业的单一模式,充分把握人口流量、货运物流、技能人才等特点,采取兴办市场店面、飞地加工、劳务公司等集体经济新模式。

  在东方市八所镇玉章村,党员干部与各用人公司合作,大力打造“东方工匠”劳务输出品牌,2024年,共实现劳务输出490余人次;四更镇日新村党支部则采取飞地模式,依托四更花生这一产业优势,在10公里外的四更社区投资建设花生油榨油厂,有效解决了村集体无地发展集体产业的问题。

  去年以来,东方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动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新突破。2024年,东方市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0.75亿元,村均收入达到41.75万元,同比增长25.44%,近半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0万元,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1个村突破600万元大关。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dlongpai.cn/post/69120.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