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村晚”“家庭春晚”演绎别样年味

热点新闻 4
近年来 由百姓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春节联欢会“村晚” 在全国遍地开花 成为促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良好载体 为新年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00320471508_0b681532--˃ 儋州六罗村的第40届“村晚” 大年初四,天还没黑,六罗村的小广场已经聚满了人。大家人手一支小板凳,其中很多人来自附近村镇,就为了一睹六罗“村晚”的风采。今年的六罗“村晚

近年来

由百姓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春节联欢会“村晚”

在全国遍地开花

成为促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良好载体

为新年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儋州六罗村的第40届“村晚”

大年初四,天还没黑,六罗村的小广场已经聚满了人。大家人手一支小板凳,其中很多人来自附近村镇,就为了一睹六罗“村晚”的风采。今年的六罗“村晚”一共有23个节目,全村老少齐上阵,让这个夜晚热闹非凡。

从第一届开始,六罗村“村晚”一直由乡亲们自筹自办。每家捐出一、两角钱,买回橘子、瓜子,配点茶水,拉上彩带,1986年的大年初二,第一届六罗“村晚”在村民家中的院子开演了。

海南省儋州市和庆镇六罗村往年“村晚”图。记者 吴兴财 摄

“村里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在邓伟忠、邓重英,以及六罗村的乡亲们看来,这就是六罗“村晚”能够连续举办40届的原因。当夜幕降临,灯光亮起,茫茫大山之中,点亮一座山乡舞台。为了这座舞台,乡亲们付出了40年的努力。

海南省儋州市和庆镇六罗村往年“村晚”图。记者 吴兴财 摄

从1986年到1998年,六罗“村晚”是个“流动舞台”,“谁家院子大,就去谁家办。”如今,六罗村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有了高大宽敞的大舞台。

海南省儋州市和庆镇六罗村往年“村晚”图。记者 吴兴财 摄

海南“最高”春晚,幸福其实很简单!

海南热带雨林秘境中,海拔1867米的五指山,稳坐第一高山的宝座,毛纳村便位于这片山林间。毛纳村要举办晚会,这是海南“最高”的“村晚”。

保亭亲加奔·村晚热闹启幕 “民星”登台唱戏喜迎新春

1月24日晚,2025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亲加奔·村晚”在保亭七仙广场火热启幕,保亭各乡镇文艺人才、文艺爱好者、村民、学生、候鸟纷纷登台亮相、大显身手,共飨文化盛宴,共迎新春佳节。

歌舞表演《亲加奔》

晚会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共筑保亭新篇章”为主题,用歌舞表演、民歌联唱、器乐演奏、诗朗诵、舞蹈串烧、走秀、情景短剧、小品等节目形式,舞出了黎族苗族文化新时尚,舞出了群众团结奋进、昂扬向上新面貌,更舞出了乡村振兴新活力。

 

保亭民族歌舞团 《金蛇迎春》

现场观众

文化中国行|“村晚”“家庭春晚”演绎别样年味

非遗表演轮番上演!全国多地“村晚”年味满满 共享乡村文化盛宴

瞻淇鱼灯非遗传承人郑冬蛟在家乡安徽歙县瞻淇村组织父老乡亲一块办的鱼灯主题“村晚”。1月10日晚7点,拥有老中青三代手艺人的鱼灯队耍着“鱼跃龙门”“如鱼得水”的鱼步穿行全村,祈愿年年有余、吉祥如意。

除了嬉鱼灯,还有得胜鼓、安徽泗州戏、取暖神器“火熜”走秀……13个安徽特色节目在人们重新点亮鱼灯、再现一夜鱼龙舞的绝美场面中落下帷幕。

福建漳浦县,提线木偶戏非遗传承人蔡冬梅也在家乡办了一场闽南文化主题“村晚”。摇头晃脑的木偶、畲族儿童的竹竿舞、大合唱《爱拼才会赢》……13个极具闽南风情的节目轮番上演。

2024年农历新年前,晋南威风锣鼓主播、传承人张勇在老家临汾市泊庄村办了一场锣鼓主题“村晚”,展示《乱撕麻》等濒临失传的威风锣鼓曲牌,和乡邻鼓友们共同找回消失的鼓声,790万网友观看的热度,让晋南威风锣鼓彻底火出山西、火向全国。

2024年1月20日,来自湘西四个“90后”苗族青年组成的“苗人三蛮”乐队,在老家凤凰县腊尔山镇组织了一场“村晚”演出,直播吸引了超700万网友观看。

这场演出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外出务工青年、在家带娃的宝妈、留守的儿童老人等都通过节目征集参与了进来,冬日里的人情与温暖,悉数复苏。

8岁学戏、14岁成为泗州戏非遗传承人的蚌埠青年贡健强成立了“蚌埠市玉麒麟青年泗州戏剧团”。

2024年秋收节,贡健强回到老家安徽蚌埠马城镇贡姚村办了一场以泗州戏为主题的“村晚”,他召集起教会他泗州戏的老师傅,邀请来当地花鼓灯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让传统的泗州戏在家乡的田间地头唱起来,让寂静的村子热闹起来……

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

“村晚”系列乡村文化振兴行动

推动移风易俗

让群众在丰富的物质基础条件上

享受精神文化盛宴

让“村晚”成为群众才艺大舞台、特色文化大秀场、精神文明建设大平台

从全国春晚,到地方春晚

再到乡村春晚、社区春晚

春晚从未停止过探索和创新

在此背景下

以家庭为单位的“家族春晚”

也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

万宁东澳镇:家庭春晚连办9年 年味与家风共传承

1月29日,万宁市东澳镇灯笼坡村吴府的三品堂内家张灯结彩,欢声笑语不断,一场由吴家人自导自演的“家庭春晚”正在上演,热闹喜庆的氛围中,年味十足,吸引不少村民前来观看。

吴家“家庭版”春晚现场。通讯员供图

“从2017年到现在,吴家的家庭春晚已经持续举办了9年,上至耄耋之年的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幼儿,我们将家族里的男女老少都凝聚在一起。”谈及这些年举办的家庭春晚,灯笼坡村村民、担任晚会导演的吴英才满脸自豪:“一开始,只是自家人乐呵乐呵,没想到后来在村里传开了,邻里乡亲都对我们赞不绝口。这不仅让我们家族更团结,也给村里带来了不少欢乐和正能量。”

吴家“家庭版”春晚现场。通讯员供图

吴家的家庭春晚,已然成为了传承家风、凝聚亲情的重要平台。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不仅是才艺的展示,也饱含着长辈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传承孝道、热爱文化、心怀善意,将优良的家风代代相传。

湖南湘潭云湖桥镇:180人家族连续8年自办“春晚”

文化中国行|“村晚”“家庭春晚”演绎别样年味

每年大年初一,湖南湘潭云湖桥镇都有一场盛大的聚会上演,当地黄氏家族连续8年自办家族春晚,庆贺新年。

黄传明告诉记者,起初只是从大年初一开始到各家各户拜年,由于经常出现一天要去好几户亲戚家吃饭的情况,黄传明的小叔就提议,干脆定个时间大家聚在一块吃拜年饭,还能唱唱歌表演节目,这样既方便大家拜年,也能让一些许久没见的家人好好聊聊天,于是就有了第一届黄氏家族春晚。此后,每年家族春晚都会如期举行,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欢声笑语里,满是温情和热闹,一台小小的家族春晚,将亲情凝聚得越来越醇厚。

新疆:开启家庭春晚1.0

新疆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春晚,即一场联欢晚会主会场与万千家庭晚会分会场的联动,实现网上网下的无缝衔接,直抵家庭“最后一公里”。此次家庭网络春晚是对春节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与传承,强调的是家庭的温馨、家庭的欢乐、家庭的故事。

乌鲁木齐市10岁的迪拉热,在家庭网络春晚中一展才艺。 热依汗古力·吐尔地提供

参与者通过秀才艺、亮绝活、唠家常、谈变化等在网络平台发布自家的春晚节目,这些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或温馨感人,或引人深思,让观众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与家人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连接。

尼勒克县的英纳·叶仁生将自家客厅变成了充满年味的春晚小舞台。毛丽娟提供

从每年除夕,坐在电视机前和家人一起看春晚

到“村晚”的火热、“家庭春晚”的出现

春晚不再是单向的节目输出

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舞台

而是一场全民盛宴

展现出的不仅是百姓文化生活的丰富

更是新时代文明乡风的体现和良好家风的传承

(资料来源:新华社、海南日报、南海网、天山网、三湘都市报、新华每日电讯等)

短评|好戏连台,接地气又聚合力

  春节期间,一场场自编自导的“村晚”和“家庭春晚”在各地轮番上演:1月29日,在万宁灯笼坡村吴宅里,一台别生面的“家庭春晚”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2月1日,儋州六罗村的第40届“村晚”将年味拉满,全村老少齐上阵,让这个夜晚热闹非凡……

  过年就要有仪式感,看央视春晚是传统,而自办“家庭春晚”和“村晚”则是乐趣。吹拉弹唱、载歌载舞、非遗展示、表演诗朗诵,这些晚会的节目或许艺术性不算高,但贵在真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浓厚的烟火气。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是主角,唱唱家乡美、侃侃身边事,再摆上“最懂你”的乡宴。于烟火升腾间,传递着快乐,也凝聚着浓浓的邻里乡情,促进了乡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被有效激活。在政府引导和村民自发参与下,各类孕育于生活、贴近百姓、突出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如“村VA”“村BA”等。“村晚”,更是成为“现象级”乡村文化产品,正在不断出圈、扩容,不少“家庭春晚”更是从最初的自家人乐呵乐呵,到深受全村欢迎。而这,也使得乡村的生活方式、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得到了具象化表达,为村民们提供了更鲜活的表达方式。

  眼下,这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村晚”和“家庭春晚”,正逐渐成为欢度新春佳节的新年俗,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既让游子们纾解乡愁,也使更多乡村人文特色、民俗风情受到关注、得以传承,助力乡土文化不断守正创新、繁荣发展,让这个年变得更有味、更有情。

  未来,也期待有更多由农民唱主角的文体活动轮番上演,让乡村文化得以传承赓续,为促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增添动力。(南海时评评论员 杨彦婷)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dlongpai.cn/post/69161.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