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丨花木管时令:二十四番花信风

热点新闻 8
  吴辰   春秋代序,生活在广阔天地里的植物往往会比人更先察觉气候的变化,聪敏而勤劳的先民们在劳作间窥得了隐藏在草木之间的秘密,并总结出了一套关于植物的物候经验。对于以农耕为本的中华民族来说,这套经验大有用途,人们只需看一看身边随处可见的草木便可知道农时,既方便又实用。每一个季节、每一个节气都会有自己对应的花草树木,它们就像是时令的使者,提醒人们韶光流转,岁月变迁。   诗词中的时令植物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尝试去总结植物与时令之间的关系。《诗经》的《七月》

  吴辰

  春秋代序,生活在广阔天地里的植物往往会比人更先察觉气候的变化,聪敏而勤劳的先民们在劳作间窥得了隐藏在草木之间的秘密,并总结出了一套关于植物的物候经验。对于以农耕为本的中华民族来说,这套经验大有用途,人们只需看一看身边随处可见的草木便可知道农时,既方便又实用。每一个季节、每一个节气都会有自己对应的花草树木,它们就像是时令的使者,提醒人们韶光流转,岁月变迁。

  诗词中的时令植物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尝试去总结植物与时令之间的关系。《诗经》的《七月》一诗中有载“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诗中将多种植物果实的成熟与月份挂钩,从七月开始一直到十月,无论是在田间还是在山野,人们始终在收获,整个秋天都弥漫着幸福的喜悦。

《诗经》载有植物与节令事。资料图

  《诗经》如此,《楚辞》也异曲同工。《离骚》之中便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而《九辩》中也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句。在屈原、宋玉等人的眼中,秋天又是另一番景象,草木开始凋萎,预示着一年即将结束,不由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海南周刊丨花木管时令:二十四番花信风

  及至秦汉之际,节气的概念渐渐形成,植物与节气之间的关系就更紧密了。从立春到大寒,每一个节气都有属于自己的植物,唐代元稹有一篇《咏廿四气诗》,对应二十四个节气,其中就有不少植物的出场。例如,立春时“早梅迎雨水,残雪怯朝阳”,清明时“杨柳先飞絮,梧桐续放花”,大暑时“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寒露时“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及至大寒,则又回到了梅花——“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在很多诗人的笔下,植物年复一年地生长被寄寓了复杂的含义。崔护于桃花盛开之际见到了美丽的花朵,也见到了美丽的人,而一年过去了,再次来到此地,“人面不知何处去”,而“桃花依旧笑春风”,物是人非,令人兴叹。而李商隐更是在年末岁尾想起往事,乃至怨恨起梅花来,“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情绪虽然消极,却是匠心独运。

桃花一簇开。资料图

  中国人是现实的,也是浪漫的,先民们不仅在实践中发现了植物与时节之间的关联,还将这些本属于农事范畴的经验写进了诗词之中,这不仅更加方便记忆,还为平凡的生活增添了诗意。

  春寒欲尽复未尽

  人有信,花亦有信,人以信立,而花以信名。

  中国人好风雅,借着《吕氏春秋》中“春之德风,风不信,其华不盛,华不盛,则果实不盛”一句竟总结出了一套关于春夏之际“花信”的经验,从初春到初夏,从梅花到楝花,一时有一时之花,如有信焉,故曰“二十四番花信风”。

《吕氏春秋》记载“花信”的经验。资料图

  “花信风”出自何时已不可考,但是,至少在南唐时,已有“花信风”一词,文献有记载,“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初而泛观,则似谓此风来报花之消息耳。”宋代梅尧臣写舞女称“君家歌管相催急,枝弱不胜花信风”,黄庭坚亦有“燕湿社翁雨,莺啼花信风”的诗句,可见,此时的“花信风”重点在“风”而不在“花”,它只不过是一场在花开时节会吹起的风,大抵与“黄梅时节家家雨”意思相近。

三月春风暖 娇艳玉兰开。资料图

  “花信风”从“风”转“花”大概也是这一时候。北宋后期,江南就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说法了,既冠以“二十四”之名,则意味着此风并非指自然界之“风”,而是对应二十四个时间段的“花语”。自“风”转“花”,使本就耐人寻味的“花信风”更加雅致美好,以至于此后许多诗人在作品中不加修改地直接使用“二十四番花信风”这七个字,也顾不得他人是否也写过相同的诗句了。晏殊便有一句“春寒欲尽复未尽,二十四番花信风”,而晚于晏殊的徐俯也有“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诗行,魏了翁的《燕王宫》上来便是“二十四番花信风,川原无处着繁红”至于包含“花信风”三个字的诗文更是不胜枚举,“花信风”有可能是中国文化中最令人神往的风了。

  可惜的是,虽然明知二十四番花信风自梅花始到楝花止,可这之间还有什么花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而花信风为何单有“二十四番”也成为了一个千古谜题。此二十四番并非节气,梅楝之间,便是春夏,不涉及秋冬二季。有明以来,不少人试图为“二十四番”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也试图为每一番找到一个对应的“花信”,现代科普作家甚至不满足于将花信风局限于春夏之际,著有《七十二番花信风》将全年花信皆纳入其中,全则全矣,却并非宋人本意。其实,我们未必需要深究这二十四番究竟是什么花,只需记得在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里,都会有繁花相伴,至于是什么花,未必那么重要,“走马观花”也是一种美好。

一候油菜花。资料图

  海南四季绿常在

  海南地处热带,其环境物候自然与全国其他地方大有不同,一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写花写果,令人神往,繁茂而特异的植物也确是海南四季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海南四季常绿,似乎不必严格用节气去限定植物,而一些花却又是常开不败的,人们不必担心错过花时,这也许就是所谓“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吧。

海南周刊丨花木管时令:二十四番花信风

  茂盛的棕榈类植物可以看作是海南的代表,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只要一看到这些棕榈类植物,浓浓的热带风情便会袭来。椰子树又是这些棕榈类植物的代表,四时常青,四季挂果,让人见之生喜。椰子树下,三角梅、朱槿五彩缤纷,从年头开到岁末,阳光从椰子树叶的斑驳中透出,光影摇曳中,映出的便是四季。

琼台书院的梅花。杨道 摄

  新春已至,海南的气候稍显寒凉,此时节,最堪赏玩的便是海口五公祠和琼台书院中这几树百年的梅花了,海南四季常绿,平日里这几树梅花并不显山露水,而每逢春节前后,梅树先是落叶,紧接着便开出白花,在一片绿色之中十分绚丽,而高洁的梅花开在五公祠堂,又引人追忆他们的道德风骨。而此时,昌江和白沙一带的木棉,称得上是一年一度的“花信”盛宴,木棉花一开,平日里寂静的山林便热闹了起来,从霸王岭到九架岭,大片大片的木棉染红了浓密的绿色,既喜庆,又带给人们拼搏奋进的动力,这场一年一度的约会,值得人们跨越山海去奔赴。

  一年的循环,有始有终,却又终而复始,正如植物的盛衰,依着天道轮回,顺其自然。不违天时,慢慢行,静静欣赏,就会发现身边的万事万物皆为美好、皆为可爱,且大有可观。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dlongpai.cn/post/69626.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