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盛宴点亮千年东坡文脉 儋州中和古镇万人齐聚闹元宵

热点新闻 50
  南海网2月12日消息(记者 赵航文/图)2月12日19时,儋州市中和古镇万人空巷,锣鼓声、欢笑声与流光溢彩的花灯交织成一片欢腾的海洋。这场延续自千年前的元宵盛会,以现代活力让千年古镇焕发新生。 活动开始1小时前整装待发的队伍。 闹元宵队伍准时出发。   非遗技艺“活”起来:南宋遗风与现代狂欢   夜幕未至,中和镇七片区的非遗传承人已忙碌多日。扎龙艺人以竹篾为骨、彩纸为衣,手工扎制的金龙银狮昂首欲飞;巡游彩车“台角&rdquo

  南海网2月12日消息(记者 赵航文/图)2月12日19时,儋州市中和古镇万人空巷,锣鼓声、欢笑声与流光溢彩的花灯交织成一片欢腾的海洋。这场延续自千年前的元宵盛会,以现代活力让千年古镇焕发新生。

活动开始1小时前整装待发的队伍。

闹元宵队伍准时出发。

  非遗技艺“活”起来:南宋遗风与现代狂欢

  夜幕未至,中和镇七片区的非遗传承人已忙碌多日。扎龙艺人以竹篾为骨、彩纸为衣,手工扎制的金龙银狮昂首欲飞;巡游彩车“台角”上,《东坡讲学》等历史故事被演绎得栩栩如生。随着铿锵的锣鼓声,舞龙队伍蜿蜒穿行于青石板老街,沿街居民以“吃青”之礼相迎——龙狮队伍入户拜年,为家家户户送上“吉祥如意”的祝福,这一南宋时期延续至今的古老习俗,已被列入海南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坡元素的“台角”

  花灯里的“东坡印记”:文脉与烟火共舞

  古镇的元宵灯火,处处可见东坡文化的烙印。大街小巷内,处处可见“男神东坡”元素,不远处“东坡路”两侧,橙红色“加丹纸”书写的楹联随风轻扬,诗句中既有“诚然品德流年逝”的哲思,也有“和气经营利路宽”的祈愿。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主街上东坡象花灯——一以竹编工艺再现的苏轼经典形象引得无数游客围观拍照。“这些花灯不仅美,还让我更了解苏轼在儋州的故事,感觉历史就在眼前!”来自广州的游客王先生感叹道。

非遗盛宴点亮千年东坡文脉 儋州中和古镇万人齐聚闹元宵

队伍中随处可见的东坡形象

  万人共聚: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中和今年的元宵活动不仅保留了“烧梅根”烟花、马转亭祈福等传统项目,更融入了现代创意。五光十色的LED灯与传统的非遗彩灯相映成趣,青石古道旁的“石锅烤肠”“珍珠奶茶”也为千年古镇点缀上了一股青春气息。来自西安的游客李女士感叹:“一边是千年古俗的庄严,一边是现代市井的繁华,这种碰撞让人真切感受到文化的生命力!”活动现场,市民游客还能参与队伍互动,道路两旁,不时可见孩子在大人的指导下敲锣打鼓,在游玩中触摸历史。

非遗盛宴点亮千年东坡文脉 儋州中和古镇万人齐聚闹元宵

人头攒动的老街

  蓦然回首:“他们”就在灯火阑珊处

  与灯火通明的游行队伍相对的,则是灯火阑珊处特警战士们的肃穆身影。中和古镇以骑楼建筑为主,道路最狭窄处仅有5米左右,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中和镇政府可谓用心十足。“我们提前近一个月部署,营造和谐氛围。活动当天,现场也布置了超过110余名警力,实行网格化管理,重点保障舞龙巡游、烧梅根烟花燃放等环节的安全。此外,政府也增设临时医疗点与疏散通道,并随时沟通人流信息,确保游客安全有序参与。”儋州市公安局中和派出所所长曾琼华介绍道。

  古镇新生:从文化传承到文旅融合

  中和古镇的元宵狂欢,不仅是民俗的延续,更是文化IP的深化。近年来,当地以东坡书院为核心,推出研学之旅、非遗工坊体验等活动,吸引了为数不少的亲子家庭与年轻游客。2024年底,全国首个宋韵书院沉浸式文旅演出《男神东坡》在书院上演,为中和镇带来了新的文化盛宴。“没想到古镇还能这么‘潮’,既有传统手艺,又有网红笑点,年轻人也能玩得尽兴!”大学生游客小林笑着说。

春节期间观看《男神东坡》的游客

  夜幕渐浓,烧梅根的烟花照亮古镇天际,人群的欢笑与掌声久久未散。这场万人齐聚的元宵盛会,以非遗为魂、东坡为脉,在烟火气中焕发新生,也为海南文旅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dlongpai.cn/post/70580.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