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刊 | 历经时光雕琢,海南黄花梨从平凡到传奇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安明
编者按
11月29日,2024沉香花梨国际大会在海口盛大启幕。海南的两大特色资源——黄花梨与沉香,一木彰显尊贵,一香高雅不凡,历经岁月洗礼,各自独具风华。历史上,它们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现代社会中,它们又展现出新的活力。
此次大会汇聚行业精英,共谋发展,旨在让黄花梨与沉香焕发新的生机,香飘四海,木传千秋。
在广袤的自然界中,有一种木材经历岁月的洗礼,承载着历史的深度,它就是被尊称为“木中皇后”的海南黄花梨。它经历了从普通药材到珍贵木材的华丽转变,并在明式家具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花梨木艺术品。资料图
疯狂的木头:从药材到木材的华丽转身
它是木中之王,光芒耀眼;约600年前它与明式家具相遇,造就了一个世界级的文化现象。
它就是木中“顶流”海南黄花梨。但你知道吗,今日风光无两的它,也曾有过一段沉寂蛰伏的岁月。
“那时候当药材买,五毛钱一斤!”海口明珍古典家具负责人王明珍,初中毕业后开始在岛内收购黄花梨,当时的他没有想到,20多年后这种药材会成为家具市场上的宠儿,价格翻了2万倍。
王明珍的家乡龙泉镇(2002年之前名为十字路镇)是海口有名的“花梨小镇”,镇上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植花梨树。
龙泉镇位于羊山地区,人多地少,非常缺水。上世纪80年代,因家境贫困,王明珍便跟着哥哥到岛内各地的林场、农场、黎村苗寨收购黄花梨,然后运到安徽、广西等地卖给药厂,赚取每斤两三毛钱的差价。药厂将黄花梨碎成粉末,提炼精油作为药引。
那时交通不便,他们跋山涉水、走村串巷,每次收到黄花梨后,像蚂蚁搬家一样拎着几袋木头风尘仆仆地往回赶。
王明珍兄弟赚到第一桶金后,他的老家占符村及周边村庄,外出收购黄花梨的村民越来越多。省内外很多人慕名而来交易黄花梨,十字路镇一时成了海南岛的黄花梨集散中心。
但很快,市场风向就发生了变化。1985年,我国文物鉴赏大家王世襄编著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出版,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掀起了一股明式家具热,一些精明的岛外商人开始来琼收购黄花梨制作明式家具。
“从那以后,海南黄花梨开始以斤论价,卖到两三元一斤;到90年代初,福建人开始在海南收购黄花梨做根雕,再度推高海南黄花梨价格,到1993年药厂就用不起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王明珍看到了海南黄花梨家具的高附加值,决定凭自己的木工手艺和多年下乡收药练就的眼力,转型做黄花梨家具。2006年,他在海口城区开了一家黄花梨家具作坊,后来又创立了臻木堂品牌,迎头赶上了市场热潮。
从2002年到2012年,海南黄花梨心材价格如火箭般一飞冲天。
“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至2007年,价格从几百元一斤涨到几千元一斤,几乎是一个月一个价!”王明珍说。
黄花梨原木。资料图
历史的选择:天选之物与绝世技艺的完美融合
历史的发展一脉相承。本世纪初海南黄花梨价格一路飙升,达到“寸木寸金”的地步,是偶然还是必然?
2003年正当黄花梨市场风生水起之时,被业界公认为海南黄花梨家具收藏第一人的张志扬(海南花梨文化研究会会长),却选择暂时离场,他躲进书斋,花4年时间写就了《国宝花黎》一书。圈内人士笑他痴,说他“为了写这本书,少赚了2个亿”。
对此,张志扬却痴心不悔。因为他专注于内心的探问,更好奇于海南黄花梨的前世今生。他通过查阅大量史料,并四处奔波开展田野调查后得出结论——这一波市场热潮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新时代条件下海南黄花梨的一次“价值回归”。为什么?可以从一幅古画说起。
现存于海南省博物馆的《琼黎风俗图》中的“运木图”,生动再现了古时海南黎族人通过水路运输花梨木的情景。图中,两人纵身浮于水,一人在下游乘木排撑竿,木排上放的正是花梨木。
从唐宋至明清,黄花梨一直是海南岛进贡朝廷的主要贡品。一根根产自黎峒山区的花梨木浮江跨海而去,进入中原大地,最终被制作成了皇家御用之物。
走进紫禁城的海南黄花梨,迎来高光时刻,离不开一个人的推动——那就是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他细细品察,发现黄花梨与明式家具的结合堪称完美,并亲自设计制作黄花梨家具,使海南黄花梨名声大噪,并产生深远影响。
18世纪英国家具大师齐彭代尔在书中描述道,在世界范围内,能以“式”相称的家具仅有三种:明式家具、哥特式家具和洛可可式家具,而中国的明式家具位居魁首。明式家具主导了17至18世纪欧洲贵族的审美风向,并成为现代欧式家具的鼻祖。
你一定想知道,明式家具遇上海南黄花梨,为什么能擦出世界级的火花?
其实,宋元时期中国的家具工艺水平已然很高。到了明代,能工巧匠们去繁化简,师法自然,创造性地制作出以简约、文雅为特质的明式家具。这种把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高度浓缩于用材和造型之中的新式家具,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欢迎,一时风靡。
“海南黄花梨,纹理如行云流水,质感温润如玉,木质坚硬、稳定性好,能历经数百年而不变形,香气暗含,令人心旷神怡……它所有的特性和气质,都符合文人雅士的品位和追求。可以说,明式家具和海南黄花梨,是相得益彰、相互成就,造就了一个世界级的文化现象。”张志扬说。
约600年前,明代的上层社会完成了对世界木材的总结——集天下名贵木材优点于一身的海南黄花梨,是制作明式家具的最佳选择。而张志扬对海南黄花梨的痴迷与探问,也让他对产自故乡的这方木头倾注了更多真情与热爱。
黄花梨打纬刀。海南省博物馆藏
人木奇缘:从花梨“小白”到花梨知音
木有灵性,便与人心有了交流。
海口滨江路花卉大世界,一个古色古香的院落门口种了几排黄花梨树。小院的主人,与海南黄花梨有一段生命奇缘。
海南黄花梨树。资料图
21年前,她与海南黄花梨萍水相逢;21年后,因设计制作黄花梨家具她已成为国家一级技师和“南海工匠”。
“2002年我在琼海从事博鳌亚洲论坛纪念品开发时,经常有人问有没有黄花梨纪念品卖,这让我产生了创业的想法。”海南花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周凤姣说。
第二年周凤姣开了第一家门店,作为花梨行业“小白”,她从制作销售黄花梨工艺品起步,一步步将企业发展至年产值几千万元的规模。
21年里,她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创新,在不同阶段发现了海南黄花梨不同层次的美。
海口公园北路的东湖市场,是周凤姣认识海南黄花梨的第一个大课堂,在这里,她从前辈那里了解到海南黄花梨的不凡出身。
“黄花梨是高贵典雅的,也是沉着内敛的。”周凤姣说,北纬19°线横穿海南岛,品质上乘的黄花梨就产于这条黄金纬线。海南岛西部干旱少雨,山高石多,扎根于山石裂缝中的花梨树,生长缓慢,又要接受山石的挤压,致使躯干扭曲变形,历经百年的成长积淀,才得以生成烂漫花纹和坚硬材质。
后来和全国各地的藏家、商家接触多了,看过的古典家具多了,她慢慢领悟到,海南黄花梨的文化精髓就在于明式家具。2010年后,周凤姣开始专攻明式家具。她如饥似渴地读书,到北京、香港等地鉴赏古代家具、修复老家具,从专家那里要来明清家具的图纸,反复观察琢磨,还专门去清华美院进修工艺美术。
花梨家具。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杰 摄
在明式家具中,周凤姣最爱圈椅,她说:“圈椅方中有圆,圆中有方,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内方外圆’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阴阳平衡、对立统一的中国智慧。”
近几年,走出去的机会更多了,周凤姣又有新感受。“没有成熟的想法、好的想法,我不轻易动手,因为黄花梨资源非常稀缺,每一根木头都是独一无二的,遇见它们是一种缘分。”
有一次,周凤姣无意间在仓库里发现了一个旧家具的零件,考虑到它无法用于制作家具,决定将其加工成镇纸。开料后,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零件的纹理很像京剧脸谱,图案十分漂亮,许多业内人士叹为观止。“这件镇纸做成后,有人想高价购买,但我的想法还是将来把它捐给博物馆,让更多人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
曲与直、粗与细、方与圆……周凤姣痴迷明式家具的经典形态,但也能做到古今通融。她认为,只要搭配得当,明式家具在当代艺术中也可以被激活。“过去我可能只是生硬地把家具置放在空间中,现在我认为,明式家具的空间布置应该是多元化、立体且综合的。”
“如果不把它的文化呈现出来,一件家具的价值就得不到体现。”周凤姣说,“把海南黄花梨承载的文化挖掘出来,并通过一种好的方式去呈现,这才是对海南黄花梨文化最好的传承和传播。”
-
上一篇
文化周刊 | 年轻人为何流行找“搭子”? -
下一篇
爆卖的廉价羽绒服,背刺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