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刊丨东方三代织娘的匠心与坚守:黎锦织梦

文学娱乐 8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君 北京时间12月5日晚,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意味着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如今,通过传承保护不断创新、国内外展示活动相继举办,古老黎锦逐渐融入现代生活,走向时尚化、年轻化、国际化,日益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君

北京时间12月5日晚,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意味着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如今,通过传承保护不断创新、国内外展示活动相继举办,古老黎锦逐渐融入现代生活,走向时尚化、年轻化、国际化,日益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越是靠近玉龙山、俄贤岭和热带雨林,越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近日,走进位于东方市东河镇玉龙村的东方东河白玲黎锦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见2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内,摆放着各种黎锦创意围巾、披肩、桌旗、改良款黎锦旗袍以及黎锦手提包、耳饰、帽子等文创产品。

黎锦人形纹。

该合作社负责人符现相席地而坐,腰上绑着织机,伸直双腿,踩紧经线木棍,然后用木棍和木刀,在经线之间编织不同颜色的纬线,创作丰富的图案。她正在加紧赶制客户订下的一套改良版黎锦服饰。“结合现代化审美,将爱情鸟、鹿、保护神等传统图案进行重新排列设计,并设置在后背、衣领、袖子等处,再创新搭配颜色,就有了不同风味。”她说。

此前,符现相的大女儿符仁玲曾穿着这套同款的黎锦服饰参加了“海南文化走进芬兰挪威俄罗斯”活动,受到当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从符现相的母亲开始,符现相三代人仍坚持织黎锦,不断改良黎锦产品,在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更是将黎锦产品带到了俄罗斯、芬兰、挪威等国家,推向国际舞台。

在东方东河镇玉龙村,符仁玲(右一)和妈妈(中)还有外婆在家里织黎锦。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元才 摄

小卖部变黎锦合作社

眼前这个装满琳琅满目黎锦产品的合作社,其实,其前身是一个小卖部。“改为合作社,最主要的原因是,织黎锦能赚钱。”符现相说。

46岁的符现相,像同村的许多黎族姑娘一样,从小就跟着家里的长辈,学习如何织黎锦。“很喜欢黎锦上面的图案,非常美丽,好看。”她说,自幼没读过什么书,却对织黎锦很是感兴趣。

8岁起,符现相就跟着母亲符拜贤祥学习织黎锦服饰和腰带。对于那时的她来说,织黎锦服饰就是为了自己有衣服穿,是生活的一部分,从没想过这项技能会给她带来收入,会改变她今后的生活。

文化周刊丨东方三代织娘的匠心与坚守:黎锦织梦

在织娘灵巧的手下,一根根纱线慢慢织成精美的黎锦。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元才 摄

符现相仍然清晰记得,母亲手把手教她织黎锦的场景:母亲把缠着线的织机绑在她的腰上,教她踩拉木棍、打纬刀,布料被两根木棍撑开,铺在腿上,木棍和木刀在彩线之间来来回回,鲜艳的图案、花纹落在布上,最终成为一件筒裙。

成家后,为了支持家庭的开销、更好地维持生计,符现相在离家近的一个地方,租下门面,开起了小卖部。“当时,卖一些零食、杂货等,一天挣个20元左右。”她说。

虽然小卖部收益不多,不过勉强能维持生活,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没想到,黎锦还能卖钱,第一次就卖了几百元!”符现相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2014年的一天,从东方八所来了一位收购商,到村里收购黎锦,一眼就看中了她织的黎锦壁挂。

此后,这位收购商还带着符现相参加展览活动,让她收获了一些订单,更是让她认识到黎锦很受欢迎,有市场。而真正让符现相决定开办黎锦合作社的,则是她生命中的另一位“贵人”。

“为什么不靠织黎锦的手艺和创意,开个合作社呢?”2018年,前来走访的扶贫干部吉家贵在小卖部里,看到符现相织的黎锦,来了兴趣。也就是这句话,一下子点燃了符现相的创业激情。

那一年,符现相把小卖部进行简单装修,将它变成了黎锦合作社,专门生产和销售黎锦产品。同时,她还吸纳本村的20多名黎族妇女加入合作社,带动她们增收致富。随后几年,在吉家贵的帮助下,她参加了许多展销活动,收获订单的同时,名气也越来越大。

守正创新改良黎锦产品

符现相的黎锦合作社目前年收入有20多万元。她织的黎锦,究竟有何魅力?记者在这个不大的合作社里,找到了答案:守正创新,推陈出新。

一幅名为《木棉花开》的黎锦壁挂,迅速吸引了记者的眼球。

40多个身穿黎族传统服饰的人、船型屋、椰子树、木棉树、牛……在长约2米、宽约50厘米的黎锦壁挂《木棉花开》上,黎族人有的在织黎锦、有的在跳竹竿舞、有的在喂牛、有的抬着猪、有的放着鞭炮等,人物场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这是符现相的原创、得意之作。《木棉花开》再现了黎族人民过大年三十、正月十五日、三月三、牛节等传统节日时的场面。她曾凭借该作品在2020年东方创业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她说,该作品需要花费5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每幅卖到1万多元,已经卖了5幅。

“喜欢什么,就想织什么,想把脑海中浮现的画面,通过黎锦表现出来。”符现相说,出于喜爱,她在几何图形、鹿、爱情鸟、保护神、蜈蚣等传统图案的基础上,创新设计新的图案。比如,织出了黎族百姓在东方俄贤岭游玩的画面、十二生肖的图文等。

与其他织娘不同的是,符现相不断构思创造,将东方的山水自然风光以及黎族的神话故事、黎族传统节日等文化元素,融入创作之中,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由于是新的图案,没有模板可以参考,她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拆了又拆,是常有的事。”她笑着说。每次构思,她总是盯着天花板看,想得入迷时,家里人跟她说话,她都听不见。

符现相还从传统黎族服饰中,汲取灵感和营养,重新对其图案进行排列组合,再加上善于颜色搭配,让她的黎锦服饰更加时尚、现代化。

“改良款的黎锦旗袍、大衣更受年轻人欢迎。”她说,根据客户反馈,她渐渐地在图案设计、长短大小、款式搭配、颜色搭配等方面进行改良,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改良款黎锦旗袍。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元才 摄

同时,为了保持黎锦的原汁原味,符现相坚持采用植物染色,利用假蓝靛、苏木、黄姜、落葵等植物染制的工艺,染出蓝、棕、黄、紫、红、绿等颜色的棉线。

而符现相的母亲符拜贤祥,尽管已66岁,在合作社订单多的情况下,也会接单。“母亲比较擅长织传统黎锦图案,织得又快又好。”符现相一脸自豪地说。

让世界看见黎锦之美

大女儿符仁玲于2020年辞掉海口工作后返乡,帮忙打理合作社的事务。

“小时候,就是把黎锦当玩具,后来10多岁,妈妈开始教我织黎锦,其实觉得织黎锦挺难的。”符仁玲坦言,选择返乡,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我想循着妈妈的路子,在文创产品设计上下功夫,让东方黎锦更有竞争力。”她说,她开发出了黎锦手提包、耳饰等一系列文创产品。

返乡后,符仁玲经常带着合作社的黎锦产品,参加消博会等省内外的各种展销活动,在活动中展示织锦技艺,让世界看见黎锦之美。

2023年12月底,东方正式对外发布“东方织娘”品牌。该市“东方织娘”品牌首家展销店在东方大剧院开业。符仁玲和母亲符现相、外婆符拜贤祥均被授予“东方织娘”品牌共创计划合作伙伴称号。“合作社会给品牌运营公司提供黎锦产品,助力品牌建设。”符仁玲说。

2024年7月4日至5日,2024“东方织娘”电商体系建设项目——个人IP养成培训活动举行。

课堂上,来自该品牌运营公司——深圳市玲珑时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电商老师手把手地教符仁玲等织娘注册账号、拍摄视频、制作内容、上传发布、安装设备、开启直播等,让她们掌握电商操作流程,打开互联网宣传销售渠道。

“通过此次培训,知道了怎么做自媒体、怎么拍视频,有机会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黎锦作品。”符仁玲说,她已注册“东方织女~玲”抖音号,发布合作社黎锦产品、织锦过程、染料制作过程以及个人生活分享等视频,吸引流量。

今年7月以来,品牌运营公司找来专业摄影师,跟拍符仁玲,通过镜头讲述她与黎锦的故事,并发布在专门注册的“黎锦三代人”抖音号上。

“非常期待!希望经过抖音号的传播,让更多人认识黎锦的美,收到更多订单。”符仁玲说,现在主要是吸引粉丝关注,后期会开始直播带货,搭上直播“快车道”,助力黎锦产业“出圈”。

文化周刊丨东方三代织娘的匠心与坚守:黎锦织梦

“织”出新风尚

如今,黎锦文创产品如围巾、包包、书签等,不仅保留了传统技艺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深受消费者喜爱。

黎锦围巾。

这些文创产品让黎锦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体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黎锦文创。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sdlongpai.cn/post/18952.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