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智库·观察 |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转名录”后,传承与发展之路怎么走?
南海网记者 谭琦
12与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简称《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下简称《代表作名录》)。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省黎族妇女利用棉、麻等天然纤维制作衣物等生活用品的传统手工艺,以此制成的纺织品被统称为“黎锦”。据悉,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名录机制框架下首次正式实施转名录程序。这对海南来说有何意义?未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之路如何走?
黎锦技艺传承人正在织黎锦。省旅文厅供图
黎锦转入非遗《代表作名录》有何意义
黎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纺织染绣技艺之一。黎族“只有语言,不存文字”,黎族妇女在长期实践中,用“口传心记”的方式,将黎锦技艺代代传承。
“自2009年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保护成效显著,存续力持续提升。”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焦勇勤介绍,转入《代表作名录》代表该技艺在艺术价值、技艺水平等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高层次的认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最高水平,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转入《代表作名录》的“含金量”有多高?焦勇勤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需要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技艺水平、保护水平、传承情况、社区认可度、文化认同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并从多个非遗项目中脱颖而出。焦勇勤提到,转入《代表作名录》是该地区、民族和文化的活力体现,也证明海南在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既体现了中国开展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优秀实践和成果,也为各国开展非遗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黎锦技艺传承人正在展示黎锦。省旅文厅供图
2005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时,全省掌握该技艺的传承人不足1000人,且多为年过七旬的老人。
近年来,海南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保护机制、增设非遗工坊、组建产业联盟、建设原材料种植基地、培养传承人、发展黎锦产业、举办系列品牌活动等有力举措。如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传承人已有2万多人,白沙、琼中、保亭、昌江、陵水、乐东等地建成了5个300平方米的技艺传习馆和16个传承村,建有148亩的原材料生产基地专供传承所需。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转名录’成功,为世界贡献了非遗保护的又一个‘中国方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认为,黎锦列入《代表作名录》,意味着这项在海南传承久远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走出“急需保护”序列,在文化价值和传承状况上得到了更高的认可。王晨阳建议,海南要积极做好这项技艺保护和传承的“后半篇文章”,让黎锦走出“岛门”“国门”,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海南如何传承和发展黎锦文化
从2009年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海南不断推动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历史遗产”变为“当代资源”,从“濒危保护”走向“创新发展”。
海南举行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比赛。省旅文厅供图
“我们带着黎锦登上意大利米兰时装周、法国巴黎时装秀,并培育黎锦国际化人才,推动黎锦非遗衍生的海南品牌走向世界。”五指山文化馆副馆长王宇钊介绍,五指山在开展黎锦技艺基础调查和研究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黎锦“国际化”“时尚化”“生活化”的发展道路,从2021年开始举办黎锦时装秀,为黎锦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此外,五指山大力扶持非遗工坊建设,推进非遗传承发展和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海南正在拟制《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5—2029年)》。“我们将在基础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上,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角度上,开展更多创新性的传承工作。”王宇钊说,五指山将打造更加“国际化”“时尚化”“生活化”的黎锦,让黎锦走进更多地方,让更多人了解黎锦文化的魅力。
“我们明年将加大黎锦传承人的培训力度,为黎锦技艺的传承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昌江黎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郭宏明说,昌江的黎锦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将不断提升黎锦传承实践能力,增加传承人数量,举办更多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并积极投入黎锦文化产品的创新开发工作,推动文旅融合,让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我们将打造‘东方黎锦’‘东方织娘’两大品牌,在产业化和传承人培育方面推动黎锦发展。”东方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未来东方将打造黎苗文化产业园,搭建黎锦产业展销馆和黎锦传承人工作室,并探索开发黎锦研学线路。今年,东方“90后”黎锦技艺传承人符仁玲在“东方织娘”品牌的帮助下,把黎锦“搬”上电商平台。“未来我们将不断开发更多消费者喜爱的黎锦产品,让古老的黎锦文化焕发年轻的活力。”符仁玲说,她要利用“自媒体+电商”等各类新媒体传播方式,将黎锦技艺好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未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之路怎么走?焦勇勤建议,从制度上,海南应加快完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相关规划和保护条例,并在机构设置上探索开展专班保护;在传播方面应更加突出“国际化”,积极走出去与东南亚、中东地区的织锦文化交流,举办纺染织绣技艺国际论坛和展会,加强国际传播,让黎族文化走得更远。此外,焦勇勤认为还可以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探索黎锦高水平产业化的发展和全产业链的打造。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将加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履约要求,进一步健全保护传承体系,全面提升保护传承水平,加大国际国内传播力度,让黎锦成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靓丽文化名片。
通过!“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成功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北京时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并通过我国“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遗产项目是海南省黎族妇女利用棉、麻等天然纤维制作衣物等生活用品的传统手工艺。在认识和利用植物纤维、染料的长期实践中,黎族妇女逐渐发展并形成了由纺、染、织、绣四类技艺构成的完整体系。以此制成的纺织品,如贯首衣、被单、筒裙、头巾、花帽、壁挂等,统称为“黎锦”。
(总台记者 赵继哲 李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