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丨《东坡海南行舆图》:奇绝冠平生 点赞海南

文学娱乐 9
《海南日报》2024年12月8日A09版 跟着东坡去打卡丨通潮阁:倦客归路遥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惠   茸茸浅草簇拥着横七竖八的石柱石墩,历史的痕迹被岁月淹没。如果你试着在这寻找“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的共鸣,可能会感到一丝失望。   曾经的“通潮飞阁”,如今只留残景。但即便如此,苏诗的绝响,却能让千年前的诗意和风雅在此回荡。   在即将离开海南渡海北归的前夕,苏东坡在通潮阁留宿候船。三更时分,在

《海南日报》2024年12月8日A09版

跟着东坡去打卡丨通潮阁:倦客归路遥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惠

  茸茸浅草簇拥着横七竖八的石柱石墩,历史的痕迹被岁月淹没。如果你试着在这寻找“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的共鸣,可能会感到一丝失望。

  曾经的“通潮飞阁”,如今只留残景。但即便如此,苏诗的绝响,却能让千年前的诗意和风雅在此回荡。

  在即将离开海南渡海北归的前夕,苏东坡在通潮阁留宿候船。三更时分,在“倦客愁闻归路遥”的心情中,看着白鹭展翅翱翔,不由得贪看美景而忘归,直到那青色的树林淹没在海潮中。

  转念,又联想到能北归中原、回到家乡,于是提笔直抒胸臆:“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本来都打算在海南终老了,谁能想到皇帝还能把我叫回去,东坡的心情由此激动起来,却发现中原仍在“杳杳”之处,自己与中原之间还隔着绵绵青山。

  立于通潮阁之巅,苏东坡的心绪仿佛与潮水共鸣,时而宁静如镜,时而波涛汹涌。他既感到喜悦与振奋,又怀有忧愁与紧张。细腻而复杂的情感,孕育了不朽的诗篇,也无意中赋予了通潮阁一抹传奇色彩。

特别策划丨《东坡海南行舆图》:奇绝冠平生 点赞海南

  如今,诗人早已作古,那座让苏东坡曾留下千古诗篇的通潮阁也已经在岁月变迁中荡然无存。唯有日夜奔流的澄江河水涛声依旧,在翻滚中氤氲着悠悠往事。

  原标题:

  跟着东坡去打卡丨通潮阁:倦客归路遥

先生北归有多高兴,就有多不舍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惠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听闻自己即将离开海南,苏轼挥毫写就《儋耳》,愉悦之情溢于言表,也寄托了对儋州未来的美好祝愿。

  在桄榔庵里,苏轼养了一条狗,名为“乌喙”,给日常生活带来不少乐趣。他还特别为它赋诗一首,其中有“乌喙本海獒,幸我为之主……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知我当北还,掉尾喜欲舞”等句,临别之际,“乌喙”非常不舍,一直不愿离去,苏轼便带上船,一同离岛。

  借物抒情,对于北归,苏轼的欢乐跃然于纸上。三年居儋,山山水水间,泪水欢笑交融,留下一生难忘的回忆。此时的别离,有多高兴,就有多不舍!

  不舍安之若素的心境。

  “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芋魁倘可饱,无肉亦奚伤。”在《和陶拟古九首(其四)》中,苏轼对海南的喜爱浓郁之极,和平的生活,卓然的风光,丰饶的环境。如果能用本地芋头填饱肚子,没有肉吃又有什么关系?他在海南重新找到了新的生命支点,进一步获得人生的升华。

  不舍人情风土的善意。

  “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鴃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

  苏轼在《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二首》中表达了对黎氏兄弟的赞赏,并希望通过捐资为他们修葺房屋,让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还说自己如果能学会本地话,都希望变成黎族同胞。

  而“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又表达了东坡对海南丰富的物产,尤其是佳果美物奇异芬芳的赞美。

  如此人心淳厚、物产丰富的海南,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北返中原后,被问及对海南的印象时,苏轼毫不迟疑地说:“风土极善,人情不恶。”

  不舍绵长的深厚情谊。

  雨住风停,朗朗乾坤,海南人民以极大的包容心迎接了苏轼,三年间的一幕幕如浮光掠影出现在眼前,北归渡海路上,他缓缓吟唱:“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三年居儋生涯,给苏东坡传奇的一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来去之间,思绪万千,苦闷欣然,不舍离别,都付海风里。

特别策划丨《东坡海南行舆图》:奇绝冠平生 点赞海南

  原标题:

  先生北归有多高兴,就有多不舍

东坡小剧场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sdlongpai.cn/post/20913.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