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本病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北京东城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娄卫海表示:带状疱疹多属湿热之病,热毒最易损伤阴血,长期热郁,阴精耗伤,导致阴虚血少;或在治疗过程中大量使用苦寒燥湿药,劫伤阴液,导致经脉失养,“不荣则痛”。同时,阴液不足,可导致脉络枯涩、血行缓慢,从而更易造成气血凝滞,经络阻塞。加上疼痛长期折磨,患者饮食欠佳,水谷乏源,气血生化不足,更增加了阴虚的程度,形成了病理的恶性循环,使疼痛症状长期难以缓解。
其次年老体弱,阴邪不足,肝失所养,肝之疏泄功能减退,肝阳偏亢。虽然肝经湿热经过适当的治疗可除,但是它所造成的肝气郁结一时还难以恢复,肝郁气滞,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中医治疗思路
(1)血虚肝旺证
夜间痛剧,属于阴血耗伤、肝脏失养、肝风上扰,辨证为“血虚肝旺证”,用一贯煎效果不佳者,有时选用养阴平肝熄风之三甲复脉汤加减,可以取效。也可在处方中,加入重镇类中药(龙骨、牡蛎、磁石、珍珠母等各30克)。
(2)气滞血瘀证
对辨证为“气滞血瘀证”而用药效果欠佳者,也可按部位选用方药。如头面部的主以通窍活血汤、川芎茶调散;发于胸胁部的主要以复原活血汤;发于腰背部的主以膈下逐瘀汤。
特别提示:补气有助于活血,如补阳还五汤。方中黄芪宜渐加。
(3)补肾养血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见于老年人,而老年人多肾虚,故不可忽视补肾中药的应用,临床上,可补肾养血并举。
(4)通便止痛
部分大便秘结者的患者,应用泻下法后,大便一通,人体气机通畅,“通则不痛”有利于消除疼痛。
中医治疗方法
刺络拔罐:发病初期,用三棱针在至阳穴或阿是穴或龙头、龙尾点刺放血,当即用玻璃火罐采用闪火法将其置于皮疹处,一周2次,连续治疗3-5次。
针灸治疗:行主穴、配穴选取,从气血上入手,清热解毒、祛瘀除恶,调节内分泌,同时刺激血管扩张、疏通血液循环,活血通络的同时双向调节。(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