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龙舞龙习俗获评万宁非遗

热点新闻 3
˂!--360截图20241216073139418_s--˃ 西门龙的龙头。陈先哲 摄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博新 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近日,万宁西门龙舞龙习俗非遗传承人王凯早早来到西门婆祖庙的东厢房,继续赶制西门新龙。 舞龙,是万宁春节的一大传统民俗活动,其中最有名气的要数万城西门的青龙和宾王的红龙。今年5月,“万宁西门龙舞龙习俗”获评万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为西门龙舞龙习俗传承带来一番新气象。 西门婆祖庙决定今年重制新龙。一条西门

西门龙的龙头。陈先哲 摄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博新

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近日,万宁西门龙舞龙习俗非遗传承人王凯早早来到西门婆祖庙的东厢房,继续赶制西门新龙。

舞龙,是万宁春节的一大传统民俗活动,其中最有名气的要数万城西门的青龙和宾王的红龙。今年5月,“万宁西门龙舞龙习俗”获评万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为西门龙舞龙习俗传承带来一番新气象。

西门婆祖庙决定今年重制新龙。一条西门新龙的制作,大概要耗时半年。

王凯从6月开工,全程由他一个人独立完成,“我计划在元旦前完成。”王凯说。

王凯蹲在一块绿色的底布上,用笔细致地描绘着。这是西门龙的外皮,将近60米长,宽2.5米,原料是棉布,需要涂画三遍,因为人手少,工期紧,王凯计划涂画两遍即可。第一遍用模具对照刷完,第二遍重复完成上色。

西门龙的龙身主要由黑、白、蓝、金四种颜色构成,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的含义。金色的半圆弧构成了龙鳞的金边,顶角的黑色是龙鳞的阴影,蓝色和白色是指蓝天白云,这样舞动起来时,好似青龙在天上腾云驾雾。

西门龙舞龙习俗获评万宁非遗

在外皮绘制好后,就会包裹在龙身上,龙身由163根竹圈组成框架,寓意“竹报平安”。圈径则是中间部分竹圈大、两边竹圈小,模仿人的身体,中间的身子显大,两边的脖子、腿脚显小。

在舞完一春后,西门龙就要回庙重新检查修补,并对龙鳞整体重新涂绘,黑色会延伸盖住一部分蓝色,而蓝色也会延伸盖住一部分白色,最后白色在底布涂画,同样再延伸,整体呈现出龙鳞变凸的效果。

龙头的制作要耗时一个月,王凯取一块竹子象征着龙头棒放在桌上代表正式开始,“这是制作龙头的一种仪式感。”先是龙头棒挂红、打孔,随后龙嘴布局、定型,走竹片(整体走线)固定竹编框架,再制作龙的五官以及龙角、牙齿、胡须等,贴好底纸,最后再用镭射金纸完成“皮肤”塑造。

按照传统技艺,龙头的制作步骤一般不超过三步,不用钢丝,从效果上来看,正面威严,侧面和善。“龙头的制作是最难的一步。”王凯介绍,龙嘴张开的大小、角度要把握得准,从正脸看很凶,有气势,才能镇邪,但从侧脸看又要温和,就像在对人笑一样,“龙便是这样,要一文一武,文武双全。”

当时间重回王凯3岁那年,“当年的春节我妈带我回外婆家时,经过西门街恰好碰到了舞龙队伍。”家人告诉他,他看到西门龙后,一直守着舞龙队伍,怎么也不肯回家。

西门龙舞龙习俗获评万宁非遗

参加工作后,王凯利用上班空隙尝试扎龙头。王凯手工制作的小龙头活灵活现,扎龙的技艺更像是一种天赋,这也为他后来制作西门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期,我们和西门社区也在策划着西门龙的非遗展。”万城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陈小芳说,待搜集好资料制作完成后,西门龙非遗展也将在万宁市文化馆举行,让更多市民能够了解西门龙的传承和发展。

一条西门新龙,舞出精彩,舞出新景象,舞出祥和吉祥,人兴财旺,家庭平安幸福,这是万宁一代代人的心愿。王凯还在继续专注地涂画着,但那般热闹的场景,仿佛已在眼前。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sdlongpai.cn/post/31742.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