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精品化 “短”而不浅 以小见大

热点新闻 3
微短剧《玉奴娇》剧照。 微短剧创作要提升作品品质,避免陷入小制作变“糙制作”、微短化变“微弱化”的误区,要做到“短而精、小而美”,“短”而不浅,才能赢得市场青睐。 微短剧需要具备“以小见大”的能力,创造能够鼓舞人心、激励社会的作品。这一创作理念正成为行业共识,推动着微短剧创作向精品化方向迈进。 从长视频到短视频,不断进步的媒体技术持续改变着视听内容的创作模式和用户习惯。现如今

微短剧《玉奴娇》剧照。

微短剧创作要提升作品品质,避免陷入小制作变“糙制作”、微短化变“微弱化”的误区,要做到“短而精、小而美”,“短”而不浅,才能赢得市场青睐。

微短剧需要具备“以小见大”的能力,创造能够鼓舞人心、激励社会的作品。这一创作理念正成为行业共识,推动着微短剧创作向精品化方向迈进。

从长视频到短视频,不断进步的媒体技术持续改变着视听内容的创作模式和用户习惯。现如今,短小精悍的微短剧凭借快速的节奏和鲜明的情绪快速引发观众共鸣,在各平台中异军突起,成为新的视听“风口”。尤其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更是成为推动文旅消费的一股新力量。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和创作投入的持续加大,微短剧行业陆续推出了一批精品佳作,并带动取景地“出圈”。但与此同时,微短剧内容同质化、制作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随着监管治理机制日益完善,一场旨在促进内容创新与深入挖掘文化价值的微短剧行业变革正在悄然进行中。

微短剧热度持续上升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快速跃居数字生活榜单前列。据行业机构预估,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

微短剧呈现出如此惊人的发展态势,令人不得不深思其背后的原因。业界认为,微短剧情绪带动性强,尤其是剧情常常带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反转,符合当下年轻人填补碎片化时间的需求。更值得关注的是,微短剧所吸引的受众群体并不仅局限于年轻观众,其在中老年群体中同样展现出了强大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高贵武分析认为,微短剧有效地弥合了存在于老年人群体之中的数字鸿沟。

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看来,微短剧具备与传统剧集相同的故事性、戏剧性、分集叙事等特征。“从创作层面看,它给予了个人创作者更多艺术表达的空间。从传播层面而言,它更加日常化,大大降低了观看成本,能更好地嵌入日常生活场景之中。从体验层面来看,微短剧以其紧凑的篇幅和高效的叙事手法,在短时间内展现故事核心内容,让观众迅速沉浸在剧情之中,有效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的娱乐需求,带来的体验感与沉浸感更强。”胡智锋说。

为文化创新转化提供新思路

无论是从创作者角度、受众群体层面,还是从市场潜力及商业模式考量,微短剧都以其制作周期短、创作空间大、市场主体涉及面广等优势,展现出广泛的跨界赋能潜力。目前,网络微短剧在商业合作方面已覆盖文旅、电商等多个领域,且仍在持续拓展中。

正是看到了微短剧在联动文旅资源、带动地方经济、推广地域文化等方面展现出的强大能量与潜力,相关部门也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微短剧的发展。今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2024年度要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

微短剧精品化 “短”而不浅 以小见大

政策颁布之后,推动文旅微短剧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微短剧市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文旅部门、媒体机构、视听平台、影视公司纷纷结合自身已有资源与丰富经验,为文旅微短剧的创作注入更多新鲜活力与创新力量,推出了一系列有本地特色的文旅微短剧。

业界意识到,微短剧通过挖掘城市文化元素并以故事化、轻量化方式表达引发大众兴趣,能够有效激发大众去实地体验旅游地文化、历史和风情的热情,辅助取景地实现从线上观看到线下旅游的转化。同时,结合历史文化、地方非遗等内容进行的微短剧创作,正在积极推动着更多观众主动了解中华文化的深邃魅力。譬如将苏扇、评弹等具有苏州特色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的微短剧《一梦枕星河》,在新加坡掀起追剧热潮。

微短剧精品化 “短”而不浅 以小见大

精品化是行业共识

随着市场对微短剧创作的期待越来越高,机构预测,到2027年,其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不过,历经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微短剧行业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难发现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胡智锋建议,微短剧创作要提升品质,避免陷入小制作变“糙制作”、微短化变“微弱化”的误区,要做到“短而精、小而美”,才能赢得市场青睐。要用镜头和故事向观众传递世间真情与人文精神,用更多温暖人心的作品引导人、感染人、塑造人,做到“短”而不浅。

微短剧需要具备“以小见大”的能力,创造能够鼓舞人心、激励社会的作品。这一创作理念正在成为行业共识,推动着微短剧创作向精品化迈进。诸如近期播出的《重回永乐大典》《大力村超人》等优秀作品,以精品化内容展现了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等主题的深思,体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受到业界和观众的广泛好评,进一步证明了微短剧作为文化传播新形式的潜力。

从海外传播的角度,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司若认为,微短剧具备走向海外市场的显著优势,但这一行业需要在制作水平、题材选择、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迭代升级。“要想真正赢得更广泛的海外观众的认可,讲好中国故事,微短剧需要朝着精品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文旅产业相结合,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发展需求。”司若说。(于帆)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sdlongpai.cn/post/45375.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