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 前浪带后浪 赛场外的友谊让她们在秋千场上“飞”得更高
南海网11月24日消息(海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周静泊)两天,四个项目。11月24日下午,海南队完成了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秋千比赛的所有项目。这是海南队首次参加秋千比赛的全国性赛事,四位黎族姑娘捧回了六枚奖牌,但在她们心里,这一路收获的友谊和成长,比手里的奖牌更加闪耀。
参加秋千项目55公斤级双人高度比赛代表团在比赛中。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汪承贤 摄
用身体和地心引力“作战”
“10月刚到三亚集训的时候,高度项目最好成绩也就8.6米,到今天决赛,已经能荡到10.2米了。”海南队秋千项目教练王锋说。
但四位姑娘仍有一丝遗憾:“我们觉得自己还能做得更好。”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
参加秋千项目55公斤级双人高度比赛代表团在比赛中。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汪承贤 摄
从2019年到2024年,五年时间,海南的四名秋千运动员从“新手村”出发,一路走向全国大赛的赛场。
秋千这项运动,需要运动员靠自身的力量驱动秋千摆动,靠惯性去挣脱地心引力的控制。其中触铃项目,考验的是耐力。在双人比赛中,选手要在10分钟内,尽可能久地保持高度,触碰到7.2米高的铃杆得分。
参加秋千项目55公斤级双人高度比赛代表团在比赛中。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汪承贤 摄
“每天晨跑10000多米,有了耐力做基础,才能谈爆发力。”和17岁的队友刘家爱、田晓婵比起来,海南队运动员罗赵妹与搭档文梅霞都不算年轻,平均年龄是两个妹妹的两倍,但日常训练时,大家都一样拼。站在秋千上,那种飞翔的感觉让她们忘记自己的年龄,忘记训练的辛苦,一心只想“飞”得更高。
前浪带后浪 携手更进一步
“加油!”“看她们荡,比我们自己在赛场上还要紧张。”
参加秋千项目55公斤级双人高度比赛代表团在比赛中。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汪承贤 摄
24日上午,当上海队的运动员在场上尝试更高的高度时,刘家爱、田晓婵在热身区默默为她们捏了一把冷汗。当分数被西藏队反超时,她俩用大大的拥抱迎接回到等候区的两名西藏运动员。
“你们太棒了!”
参加秋千项目55公斤级双人高度比赛代表团在比赛中。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汪承贤 摄
场上虽是对手,场外却是朋友。
友谊,体现在给彼此的加油鼓劲上,也体现在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中。
参加秋千项目55公斤级双人高度比赛代表团在比赛中。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汪承贤 摄
湖南队的运动员吴安珍和费迁红,是秋千项目全国数一数二的强手。面对海南队的后起之秀,她们毫不吝啬地传授自己的经验与心得。
“今年5月在秦皇岛参加交流赛时,费迁红姐姐就教我怎么发力,怎么调整动作。”田晓婵说。
参加秋千项目55公斤级双人高度比赛海南代表团在比赛中。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汪承贤 摄
“这群小姑娘进步真大!”此次运动会赛场重逢,费迁红看着海南队在场上的表现,由衷欣喜。
当海南队的队员遇到瓶颈时,也是湖南队的教练龙波给王锋解开了疑惑。
参加秋千项目55公斤级双人高度比赛海南代表团在比赛中。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汪承贤 摄
“有段时间,我们一直卡在3、4米的高度,就上不去了。试图荡得更高时,秋千就开始打转,秋千绳拧成麻花,一直突破不了,是龙教练给我支招,队员们才有了新的突破。”王锋说。
参加秋千项目55公斤级以上双人高度比赛海南代表团在比赛中。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汪承贤 摄
在彼此的支持与鼓励中,来自全国各族的运动员们朝着突破自我的目标,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