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南持续开展“六水共治”攻坚战,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热点新闻 10
治水,意味着什么? 从一块挡水板的“退休”,可以找到答案。在海口市义龙路片区及万国西路,逢雨必涝是困扰多年的“顽疾”,为挡住积水,路边商户陈耿升在店门口两侧焊上挡水条,积水上涨便插上挡水板,阻挡积水进店。不久前,义龙路片区及万国西路积水点改造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工程措施开始发挥效应,以往逢雨必涝的门前道路,没了积水。“现在,挡水板已经派不上用场了。”陈耿升说。 从一条河的“身价”,

治水,意味着什么?

从一块挡水板的“退休”,可以找到答案。在海口市义龙路片区及万国西路,逢雨必涝是困扰多年的“顽疾”,为挡住积水,路边商户陈耿升在店门口两侧焊上挡水条,积水上涨便插上挡水板,阻挡积水进店。不久前,义龙路片区及万国西路积水点改造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工程措施开始发挥效应,以往逢雨必涝的门前道路,没了积水。“现在,挡水板已经派不上用场了。”陈耿升说。

从一条河的“身价”,亦可以找到答案。流经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村的大茅河,是两岸村民再熟悉不过的家门前的河。如今,一条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河流治理之路,让两岸村民切切实实感受到,好风景不仅能美了乡村,也能富了村民。“水美,是大茅村绿色发展的底气。”大茅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高正才说。

变化一词,贯穿治水全过程。

今年以来,我省水务系统全力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六水共治”攻坚战年度目标任务,奋力攻坚,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一幅人水和谐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海南持续开展“六水共治”攻坚战,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早晨的三亚河显得格外美丽。方山 供图

问渠那得清如许?

今年3月17日,海口美舍河畔,一座多功能的驿站在海口市琼山区桂林社区揭牌成立。

这是我省首座河长驿站,集办公休憩、科普宣教、巡河等作用于一体。“我们以该驿站为核心,致力于在美舍河边打造一座河长主题公园和水利风景区集群,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河湖保护与管理。”琼山区河长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积极的改变,缘于治水。

美舍河全长16公里,沿线居民超30万人,但过去曾经的黑臭水体一度让人望而却步。近年来,海口启动美舍河水体治理工作,并改变传统的工程治理方式,转向系统治理,岸上岸下各种要素联动整治。

经过综合治理,美舍河重新焕发生机,恢复昔日水清岸绿、鱼群畅游的美景,成为人们休憩游玩的好去处。

“前些年我们都很少经过美舍河大桥,现在这河边公园是‘宝地’,我们经常来玩。”近日,在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市民林依雯带着孩子在公园内奔跑嬉戏。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凤翔湿地公园的停车场停满了车,阳光草坪上有人放风筝、有人席地而坐、有人河边漫步,好不惬意。

从过去的黑臭水体到如今的城市湿地、景观公园,美舍河之变,重塑着人与水的关系。

人和水变得亲近的同时,水安全也得到保障。美舍河治理在控源截污,强调扩大河流的行洪能力,河槽由原来的长方形改造成现在下窄上宽的生态梯形,行洪标准随之提高。

“技能等级”升级的还有龙昆沟。今年9月,刚刚完成主体工程的海口龙昆沟下游段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经受住了超强台风“摩羯”肆虐的严峻考验,面对台风带来的强降雨量,龙昆沟下游段凭借其新增的河段挖深和改造后的驳岸结构,有效提升了河道的过流能力和结构安全性。

改造后的龙昆沟,过流能力从原有的45立方米/秒提升至72立方米/秒,增幅显著,确保了暴雨期间积水能够迅速排出。改造后的龙昆沟,大大降低了龙华路、义龙路等易积水路段的内涝风险。龙昆沟下游段的整治,有效地应对外海高潮位叠加强降雨的复杂情况,为海口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洪屏障。

治水非一日之功,守护河湖安澜来之不易。

今年以来,海南坚持高位推动压责任、坚持问题导向抓治理、坚持项目为王促成效、坚持向民而行扩效益、坚持夯基筑本保长远,不断推动“六水共治”见行动、见成效——

河湖水质持续向好。我省科学推进劣V类水体治理,国控地表水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2024年1—11月193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6.9%,同比上升1.0%;104个城镇内河(湖)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6.2%,同比上升2.0%。

城乡供水更有保障。截至11月,全省完成城市(县城)供水管道更新改造166.76公里,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7.11%以内;开工建设52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30.8万群众受益;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3%,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61.3%。

灌区现代化改造进程加快。松涛、大广坝等两个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加快建设。琼海市文岭、东方市高坡岭等28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工,红岭灌区田间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全省新增恢复耕地灌溉面积22.05万亩,改善耕地灌溉面积91.65万亩。

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南繁基地(三亚片区)水利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海口市南渡江龙塘大坝枢纽改造工程即将完工,迈湾水利枢纽工程即将下闸蓄水验收,牛路岭灌区主体工程加快推进。

投资项目起势发力。今年我省“六水共治”投资实现逆势增长,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截至今年11月底,完成“六水共治”全口径投资20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目标的94.1%,较2023年同期增长24%……

一串串数字,折射出我省在推动“六水共治”攻坚战路上一锤接着一锤敲的决心与定力。

水美业兴幸福河

临高,文澜江畔。穿城而过的江水缓缓而流,人们沿岸而居,一江两岸,烟火人间。

这一承担着临高县灌溉、防洪、水源地等重要水利功能的河流,如今有了“新头衔”——美丽河湖。

临高县文澜江入海口,在江面上来回穿行的帆船帆板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袁才 供图

今年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公布新一批38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其中三亚市三亚河、临高县文澜江榜上有名。这些优秀案例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和人水和谐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

城镇因水而美,产业因水而兴。治水,为当地河湖生态环境带来复苏,催化出一场场“生态蝶变”。

“珠溪”换颜。通过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产业转型并举等措施,文昌市珠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深入推进,紧盯污染治理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平衡问题,一步步推动河流水质不断提升变好。

“双沟”嬗变。琼海市制定达标治理专项工作方案,按照轻重缓急以及“短期、中远期”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双沟溪治理,解决双沟溪水体污染问题,还城市一条清河,“城市伤疤”变“城市名片”。

“龙江”变美。三亚市龙江河在经过六大措施综合治理后,孕育出一条秀美生态廊道,河流区域环境品质不断提升,人工廊桥、观景平台、河道观光等滨河景观带错落有致,一片盎然生机。

水环境综合治理关乎民生福祉,更关乎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三亚,大茅水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依托田园综合体建设,不仅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还不断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村民年人均收入、村集体收入节节攀升。

在文昌,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清水养殖等做法,走了一条资源节约、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发展道路,既减少水产养殖取水排污问题、有效维护养殖区域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又保障当地养殖户的经济收益不受损。

在陵水,当地通过积极探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用水缴费增强群众节水意识,缴纳水费有补贴,让农业水费取之于水、用之于水。此外,当地还组织开展沟渠清淤,让灌溉用水更畅通。

将视野范围扩大,治水带来的变化不在于一时一地:

护好生态水,资源融通找到新的“打开方式”——我省将治水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市片区开发等有机结合,探索实施多元化的“治水+”商业模式,形成三亚海棠河住宅用地开发“配建”流域治理、藤桥河“流域保护开发EOD+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大茅水“流域治理+产业导入”模式。

用上节约水,高质量发展上台阶——我省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管理,深入实施重点领域节水行动,推动东方-乐东首单1000万立方米区域用水权交易落地,开创全省跨市县区域用水权交易先例,全省累计完成20宗用水权交易,交易水量1370.98万立方米。完成南渡江引水工程调水标准化建设,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能力进一步强化。制定石碌河、大塘河等16条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目标,强化生态流量监管,全省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100%。

有了幸福水,群众获得感满满——2021年以来,我省累计建设幸福河湖(河段)209个。海口市美舍河入选全国最美家乡河,鸭尾溪、大同沟、五源河水体治理荣登全国城市水体治理光荣榜。

治水护水爱水,在培育良好生态的同时,我省利用水资源、水生态盘活水经济,让人们生活生产美起来、富起来。

今年以来,海南持续开展“六水共治”攻坚战,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奔腾有序谱新篇

今年9月25日,三亚正式启动“溯源三亚河”活动,为三亚河源头树碑。这也是三亚首次系统挖掘河流文明的文化活动。

为期三个多月时间,活动围绕三亚河流域的历史脉络、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以采访纪实、征文大赛、摄影展、创意方案征集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与传承三亚河的文化精髓。

早晨的三亚河显得格外美丽。方山 供图

寻“源”之路,寻的不只是地理意义的源头,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深化和升华。

文明,因河而肇始,因河而兴替。坚持生态引领、拓展治水理念,海南的探索远不止于此。

全民参与、共享共治。在这过程中,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都是践行者——

近年来,我省强化多元投入,建立政府、市场多元化投资体系;发动全民参与,工青妇治水队伍齐上阵;社会各界人士也积极加入治水大军,逐步形成全民治水的良好氛围。

以文昌市珠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为例,文昌市在珠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项目中构建“党建引领全民参与”治水攻坚作战体系,以镇、行政村、村民小组为单位,按照流域辖区划定治水攻坚作战区域,将市领导、镇党员干部、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等各方面力量全部编入战斗队伍。“综合治理重要,全民参与也很重要。”该整治工程项目经理林俊提到。

当生态文化深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时,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投入走向长久、持续和自觉。

面向未来,每滴微小的水珠,都将汇聚成治水护水的大潮。

目前,我省已建立公众有效参与机制,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治水工作格局;

组织开展河湖长PK赛,多名河长同时PK,专家现场点评排名,检验履职水平,促进能力提升;

省妇联开展“六水共治母亲河行动”宣传推广系列活动,传播治水知识,增强节水理念;

省治水办联合新华社《新华思政学堂》,制作“六水共治”之防洪排涝视频专辑,面向全国14万所中小学校播出,上线稿件当周浏览量超100万人次;

全部完成河流管理范围划定,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完成91%。落实山区河道“四个责任人”16647名,向社会公布……

治水取得的成效超越生态环境治理本身,其产生的连锁反应遍及经济、民生、文化等各个维度。

大河奔流,日生不滞。嵩岳巍峨,勇毅者攀。

“当前我省推进‘六水共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到了爬坡过坎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干’字当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难处用力,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确保省委、省政府‘六水共治’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促进人水和谐共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省水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回到最初的问题,治水意味着什么?是可感可知的变化,是获得感、幸福感,是人水和谐共生的一个又一个故事。

治理黑臭水体“出实招”

2024年4月份,住建部召开的全国城市黑臭水体及污水收集处理工作推进视频会上指出,海南等7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靠前。2024年海南新增15条城市及县城黑臭水体于12月底前全部完成治理。

筑牢防洪排涝“安全网”

2024年,我省江河洪水多发,防汛抗洪形势异常复杂严峻。超强台风“摩羯”风力罕见,“潭美”降雨量远超预报,引发多地河流超警戒、保证水位,万泉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南渡江、昌化江干流多处超警。省水务厅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贯通防御各环节,强化“四预”措施,科学调度防洪工程体系,实现各类水库无一垮坝、重要堤防无一决口。在抵御超强台风“摩羯”时,提前对高水位蓄水水库排水腾库,排查整治水务工地隐患,疏通排水管网,提前预警并组织巡查防守与灾后复产;在抵御万泉河特大洪水时,牛路岭水库极端工况下超设计洪水位运行,牛路岭与红岭水库联合调度,发挥削峰滞洪作用。我省水务系统连续14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荣获先进表彰“展风采”

11月26日,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三亚市水务局被表彰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海口市水务局总工程师祁建华、五指山市水利水电管理中心主任张光辉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

三亚市水务局在全省率先推出“河湖长制+六水共治”治理模式,创新“四水合一”管理模式,将供水、污水、雨水、再生水设施划转至国有企业,统筹推进城乡水务设施一体化建设与管理,实现“厂网河湖库海”“供排净治”一体化治理。

祁建华坚守水利一线16年来,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于担当,牵头制定打击非法采砂整治工作方案,连续两年参与夜间现场巡控,打击南渡江偷采盗采行为,有效保障海口市建筑用砂。作为海口市水务局项目统筹牵头人,参与编制海口市水系规划、水网规划、水务规划及水资源规划、水功能区划,全程参与“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规划、生态红线规划及“海澄文”一体化规划起草和论证工作。

张光辉从事水利工作30余年,长期在基层一线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和技术工作。2019年,他以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身份从哈尔滨市被引进到五指山市水利水电管理中心,到海南工作5年来,他采用先进理念和技术,主抓完成了百余项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任务,工程总投资达17.6亿元,使五指山市工程建设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均走到全省先进行列。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sdlongpai.cn/post/60744.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