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就“海南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建言献策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江华
南繁种业产值增长50%以上、一批重大深海装备落地、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首发成功……翻阅政府工作报告,字里行间背后,是一个个产业故事,更是海南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答卷。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5年工作时指出,引导各类优质资源要素集聚,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海南如何“向新而行”?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俯瞰崖州湾科技城。王将就 摄
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塑造新优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因地制宜,既要敢于创新,又要求真务实,充分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引导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形成稳固的产业优势。
海南立足自身实际,提出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和“三度一色”等优势,推动“五向图强”聚势谋远,塑造发展新优势——
向种图强,“南繁硅谷”已建成20个种业科研平台,海南南繁种业集团、崖州湾生物育种产业联盟组建成立,亚洲种子大会成功举办;
向海图强,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试运行,全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投产,区域海洋创新指数位居全国第一梯次,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0.4%;
向天图强,“新工位、新火箭、新机制、新团队”开启海南商业航天新征程,卫星超级工厂主体结构封顶,遥感卫星应用产业综合信息与服务平台竣工;
向数图强,自贸港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出台实施,“来数加工”首单业务落地,获批网络游戏版号114个、位居全国前列;
向绿图强,全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83.6%,“碳中和贷”“绿电绿证”等碳减排工具带动碳减排量近200万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鼓舞斗志,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海南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对未来的工作部署。”省人大代表、文昌航天超算智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世阳说。
叶世阳认为,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海南自贸港应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和政策优势,积极布局先进智算产业。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相应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将加快落地,这让广大“超算人”备受期待。
“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将充分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以人工智能、工程仿真等尖端领域应用服务,为海南航天领域重大科创、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筑牢海南数字经济的‘底座’,助力海南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叶世阳说。
文昌航天超算中心
深度结合
让科创和产业双向赋能
“科创+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在“新”字上创造增量、撬动存量,做好科创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如今在海南,新质生产力正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培育。
“生物医药连接产业和民生,以创新链引导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建设,推进生物医药领域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海南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省政协委员、海南医科大学副校长曾敏说。
曾敏认为,近年来海南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吸引大量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但在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方面仍有短板,难以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为此,曾敏建议,要加大对生物医药研发投入,通过推行项目制揭榜挂帅、发放科技创新券等举措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紧密合作,通过联合攻关、共建研发中心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加速产业化进程。
海南是全国最早开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地区之一。在省政协委员、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李世杰看来,海南要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窗口期,着力培育低空经济产业体系。
李世杰建议,借助临近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国家的地理优势,加强海南与这些地区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合作,利用海南自贸港政策,搭建覆盖东盟国家的商业航天发射组织链和低空经济新应用场景供需链,促进人才、技术、产品等要素的交流与合作。
“着眼于全球技术和产业最前沿,快速集聚融合全球先进要素资源发展海南低空经济产业,逐步优化产业布局,从而催生低空消费新场景、新领域。”李世杰说。
集聚资源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融合
对标高质量发展目标,构建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创新体系势在必行。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引导各类优质资源要素集聚。
对此,省政协委员、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许振凌表示,近年来海南积极为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铺路搭桥,如深化科技人才举荐表彰、提高科技人才服务水平、多渠道招才引智等,以科协组织的服务指数提升科技工作者的成就指数。
“同时我们还积极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如举办第十二届海南省科技论坛、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等国际性、全国性、高层次学术会议60余场次,促进国内外人才来琼交流,提升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度”许振凌说。
着眼未来,许振凌表示,海南将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推动形成有利于科技人才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优质生产力;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奠定和夯实高素质的公民基础。
作为省人大代表,海南自贸港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三亚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副院长陈晓昕一直在思考,如何推动海南高等教育更好地发展与转型升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人才后备力量。
陈晓昕建议,海南可探索建设跨区校园和并行校园,鼓励省内高校突出办学特色与优势,重点发展新兴学科和紧缺专业。
“例如,支持海南大学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鼓励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强化海洋学科特色,加快轮机工程、航海技术等新增涉海专业建设,积极申报海洋机器人、智慧海洋技术等海洋科技专业,培养更多服务‘海洋经济’建设的人才。”陈晓昕说。
(海南日报海口1月15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