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客谈 | 为何这些发达地区纷纷来海南合作建产业园?

文学娱乐 4
  刚刚出炉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是外界观察海南、读懂海南的重要窗口。除了“海南”,细心的人会发现,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出现了不少兄弟省市的身影,如湖南、广东、北京、天津等。   “共建产业园”,这是将海南与兄弟省市串联起来的关键词。   从隔海相望甚至相隔千里,到跨越山海、双向奔赴,这些发达地区为何纷纷与海南“飞地”抱团?跨区域合作共建产业园,究竟能为双方发展带来什么?   看成果   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刚刚出炉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是外界观察海南、读懂海南的重要窗口。除了“海南”,细心的人会发现,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出现了不少兄弟省市的身影,如湖南、广东、北京、天津等。

  “共建产业园”,这是将海南与兄弟省市串联起来的关键词。

  从隔海相望甚至相隔千里,到跨越山海、双向奔赴,这些发达地区为何纷纷与海南“飞地”抱团?跨区域合作共建产业园,究竟能为双方发展带来什么?

  看成果

  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入驻项目27个,总投资119.5亿元——这是截至目前,位于东方市临港产业园的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以下简称湘琼产业园)交出的“成绩单”。

  此时,距离该园区启动不足两年。作为全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合作共建产业园,湘琼产业园连续两年分别被湖南、海南两地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分量之重可见一斑。

海客谈 | 为何这些发达地区纷纷来海南合作建产业园?

  2024年11月12日,位于东方市临港产业园的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一座座现代化厂房初现雏形。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元才 摄

  2023年8月,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湘科集团3家湘企率先入驻;2024年4月,产业园第二批项目开工建设;2024年12月,产业园再传捷报:集中签约10个项目,开工4个项目。

  园区“磁吸力”从何而来?不少入驻企业给出同样的回答:海南的优势是开放,湖南的优势是产业,两地携手、优势互补,可以实现“1+1>2”。

海客谈 | 为何这些发达地区纷纷来海南合作建产业园?

  “我们把海南作为三一国际化大战略的重要基地,计划打造工程机械维修中心与再制造中心。”在三一重工海南项目负责人徐文华看来,湘琼产业园拥有区位和港口双重优势,叠加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等海南自贸港政策利好,可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开拓国际市场。

  湘企“借道出海”,另一方面,入驻企业项目的建设投产,也势必带动海南先进制造业发展。

  正是为了谋共赢之道,越来越多兄弟省市与海南互相伸出橄榄枝,跨区域产业合作持续深化。过去一年——

  位于海口市国家高新区的广东海南先进制造业合作产业园区(以下简称粤琼产业园),落地项目47个;

  位于澄迈县老城科技新城的浙琼合作产业园揭牌,首批10家企业入驻;

  位于儋州工业园的深儋合作区落地深农集团、深圳港集团等企业,万亩种植基地投入运营。

  2024年11月16日,津琼两地签署自贸区(港)合作协议,合作涵盖区港合作、园区合作等;相隔不到一周,11月21日,京琼两地签署深化自贸及商务领域合作协议,推动两地部门、园区和重点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交流合作机制。

  从一系列密集举动可以看到,共建产业园,已成为推动跨区域产业合作、撬动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看门道

  战略对接、产业协作

  湘琼、粤琼、浙琼、琼港、深儋……梳理已经落地的共建产业园,会发现与海南“联姻”的,多为发达地区。隔海相望甚至相隔千里,为何它们纷纷选择“飞”来海南?

  在京琼两地签署合作协议时,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燕凌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战略对接。

  在她看来,京琼两地可充分发挥北京“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的改革开放优势,推动两地发展战略协调对接和区域间协同发展,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格局。

  深儋科创中心沿街效果图。(图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再将目光投至其他“合作伙伴”,会发现一个个共建产业园的诞生,均是海南自贸港与其他重大国家战略有效衔接、有机融合、联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如,湘琼产业园依托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粤琼、琼港、深儋合作产业园背靠粤港澳大湾区,浙琼合作产业园则可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再叠加海南的自贸港效应,这些跨区域共建产业园通过优势互补、政策共鉴、资源共享、市场互通,无疑可以获得双重利好加持。

  在部署今年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同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深化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等区域合作”,同样是对“深入对接重大国家战略”的一以贯之。

  对接重大国家战略,切实将其转化为发展动能,产业协作是关键支撑。

  从湘琼产业园吸引工程机械再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等类型企业,粤琼产业园聚焦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端食品加工等,到浙琼合作产业园布局数字经济产业、未来信息产业等,再到深儋合作区深耕热带特色农业……

  可以看到,这些产业既是兄弟省市所长、也是海南所需,“所长”契合“所需”,双方携手集群强链、做大增量,自然实现互惠互利。

  看经验

  共建共管、协同创新

  两个相互独立的行政地区,跨区域牵手共建产业园。尽管这一“飞地经济”模式的兴起至今已久,但在实际操作中,依旧面临相当复杂的“磨合”过程。

  剖析上述实践样本,梳理经验成果,可以找到不少破题思路——

  一是优选共建模式。如,湘琼产业园由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和东方市共同建设管理,湘琼双方成立合资平台公司,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等。可以看到,政府“搭台”、市场化运作,已成为合作产业园共建共管的重要路径。

  二是强化合作链条。如,儋州工业园同深圳构建起“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国资平台—智库—企业”的全链条合作体系。在这一体系之下,深圳理念、深圳经验、深圳元素被带到儋州。相比简单的产业导入,如此深度“联姻”,方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海口国家高新区美安生态科技新城。(资料图)

  三是开展联合创新。如,湖南省市场监管局、海南省市场监管局于去年共同批准发布《工程机械出口二手机维修及再制造通用技术要求》地方标准,填补国内工程机械二手机维修及再制造出口领域地方标准缺失的空白,也为湘琼两地在该领域合作提供重要标准规范支持。

  四是做好保障服务。梳理这些共建产业园的选址,会发现它们大多并非完全是“平地起高楼”,而是依托已有的相对成熟的产业园区而建,如此一来,土地要素及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自然有了保障。

  在此基础上,海南有关部门成立服务专班,点对点精准服务,推动不少共建产业园跑出建设“加速度”。如,湘琼产业园实现“1个月签约、2个月腾地、3个月开工”;儋州半个月流转万亩土地,推动深儋合作走深走实。

  相向发展,是趋势,也是探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湘琼、粤琼、浙琼、琼港、深儋合作产业园建设。

  可以期待的是,随着海南与兄弟省市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加强重大国家战略的协同联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等深度融合,将形成“1+1>2”的叠加、聚合、倍增效应,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合作成果。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sdlongpai.cn/post/63372.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