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丨灵蛇舞动巳如意

文学娱乐 5
编者按 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举办,蛇年灯会灯彩展示活动在四川自贡启动,蛇年书画展在上海交通大学开幕,2025乙巳蛇年即将到来,一系列与蛇有关的文化活动如约而至。本期《海南周刊》封面聚焦“蛇蕴雅意”,敬请关注! 在野外碰到一条蛇,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害怕、尖叫,然后躲得远远的。尤其是当毒蛇吐出信子,简直令人胆寒。其实,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小龙”的蛇,也有温暖、可爱的一面,它代表着灵动、机敏、聪明,象征着生命力。

编者按

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举办,蛇年灯会灯彩展示活动在四川自贡启动,蛇年书画展在上海交通大学开幕,2025乙巳蛇年即将到来,一系列与蛇有关的文化活动如约而至。本期《海南周刊》封面聚焦“蛇蕴雅意”,敬请关注!

在野外碰到一条蛇,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害怕、尖叫,然后躲得远远的。尤其是当毒蛇吐出信子,简直令人胆寒。其实,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小龙”的蛇,也有温暖、可爱的一面,它代表着灵动、机敏、聪明,象征着生命力。我国古人对蛇的崇拜源远流长,许多典籍、文物、神话传说乃至民间习俗中,都有蛇的相关元素。

蛇的古名雅称

蛇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古往今来,人们给予它很多称谓。了解蛇文化,可以从蛇的名称入手。

蜿蜒于水面上的海口蛇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古人曾用“它”字表示蛇,这是蛇的本字。在甲骨文中,“它”表示一种头部尖圆、身体细长、没有足的动物,这种动物其实就是蛇。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云:“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这里的“它”指的正是蛇,也就是说,很久以前,人们住在荒郊野外,见面时常互相问候,“今天你遇到蛇了吗?”后来,人们给“它”字加上了“虫”旁,这才变成了现在的“蛇”字。

“虺”(huǐ)也是蛇的别名,战国屈原的《楚辞》有言:“雄虺九首,儵忽焉在?虺,蛇别名也。” 南北朝任昉所著的《述异记》中,又有这样一段描述:“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在古老的传说中,水虺即水蛇之类的动物,能化而为龙。

四川自贡灯展上的蛇元素。新华社发

蛇的形象与中国人概念中的龙有几分相似,可以说是缩小版的龙,因此便有“蛇为小龙”的说法。中国古代有神兽名为“螣蛇”,据说它是一种会飞的蛇。《尔雅·释鱼》记载:“螣,螣蛇。”郭璞注:“龙类也,能兴云雾而游其中。”现代动物学家研究认为,古人说的“螣蛇”有可能是一种树栖蛇,比如亚洲南部有一种金花蛇,会从树上腾起下落滑翔,看起来像在飞。

在十二生肖中,蛇排在龙之后,蛇年在龙年之后,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蛇为小龙”的说法,在民间已经约定俗成。

在古人眼中,蛇有着灵动、聪明等特点,他们称其为“玉京子”“率然”等。北宋《太平广记》记载:“有小青衣出而笑曰:玉京子已送崔家郎君至矣……又曰:呼蛇为玉京子,何也?曰:昔安期生长跨斯龙而朝玉京,故号之玉京子。”大意为:神仙安期生常骑着一条龙去玉京拜见天帝,于是人们将像龙的蛇称为“玉京子”。

西晋文学家张华在《博物志》中云:“常山之蛇名率然,有两头,触其一头,头至,触其中,则两头俱至。孙武以喻善用兵者。”

蛇还有一个雅称——升卿。东晋葛洪所著《抱朴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山中见大蛇着冠帻者,名曰升卿,呼之即吉。”在诸多古籍中,“升卿”代表友好善良的蛇,常有美好的寓意,遇见“升卿”并呼唤它,会给人带来吉祥。“升卿”两个字本身也有升腾、前进的意思,文人墨客喜欢用。

对蛇的敬畏崇拜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蛇通常是灵异和神秘力量的象征,部分创世神的形象与蛇有关,这反映出先民们对蛇的敬畏和崇拜。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蛇年新春特别版——“蛇墩墩”。新华社发

盘古和女娲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上古“三大奇书”之一《山海经》记载:“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在神话传说中,盘古是开天辟地者,明代《广博物志》这样描述:“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女娲为“人面蛇身”,盘古为“龙首蛇身”。

《山海经》又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之下。”烛阴即烛龙,是我国古代神话中钟山的山神,形象亦为“人面蛇身”。共工为我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有掌控洪水的本领。宋代《资治通鉴外纪》记载:“归藏启筮曰: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共工有一个部下名为“相柳”,也有蛇身,《广博物志》称:“共工之臣,号曰相柳,禀此奇表,蛇身九首。”

黄帝是华夏始祖,为轩辕国的首领。《山海经》记载:“有轩辕之国,其人人面蛇身。”由此可知,传说中黄帝及轩辕国的子民都是人面蛇身。此外,在部分古籍中,神农氏的形象也被描述为“人面蛇身”。

除了诸多传说中的创世神,在我国民间,还有多种与蛇有关的崇拜对象。在福建南平、长汀、闽侯、福清、莆田等地,至今仍分布着一些蛇王庙、蛇王宫,里面供奉的是“蛇王”。

海南周刊丨灵蛇舞动巳如意

海南民间流传的《蛇仙》等故事传说,也与神化的“蛇”有关。儋州民间有关于“符南蛇”的故事,符南蛇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但在后世流传的一些故事中,他是一条被神化的蛇。

文艺作品里的灵蛇

在自然界中,蛇是一种很有特点的爬行动物,它们大都身体细长,体表覆盖着鳞片,没有四肢。人类很早就开始与蛇类打交道,并把蛇写入各种文学作品中。

日前,一位琼海市民在商店选购有蛇图案的春节饰品。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海南周刊丨灵蛇舞动巳如意

西晋文学家傅玄写过一首诗《灵蛇铭》,赞美蛇的生命力和它代表的瑞兆。诗曰:“嘉兹灵蛇,断而能续。飞不须翼,行不假足。上腾云霄,下游山岳。逢此明珠,预身龙族。”东晋文学家郭璞创作过《长蛇赞》《巴蛇赞》《枳首蛇赞》《蟒蛇赞》。其中,《蟒蛇赞》云:“蠢蠢万生,咸以类长。惟蛇之君,是谓巨蟒。小则数寻,大或百丈。”在郭璞看来,身形巨大的蟒蛇与众不同,是蛇中翘楚。

在一些古诗词中,蛇以充满灵性的形象出现,有龙之潜质。曾被贬至海南的北宋宰相丁谓写过一首《蛇》:“起蛰良时在,鸣风异禀存。大能吞巨象,长可绕昆仑。出笥彰嘉庆,衔珠报厚恩。由来禀龙质,灵化出山门。”宋人黄希旦在《灵蛇》中说:“斯盖龙之灵,变化固难测。方知至神物,其来表有德。”

古代也有不少写蛇的小说,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有《螳螂捕蛇》《豢蛇》《斫蟒》《海公子》《蛇人》等篇目与蛇有关。《蛇人》描写了一位驯蛇人与其驯养的蛇二青、小青朝夕相处,以及二青、小青突破重重阻隔再相聚的故事。

写蛇的小说中,流传最广的当数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在这篇白话小说中,作者赋予修炼千年终成仙的白蛇(白娘子)人的灵性,使她与凡间女子一样,有追求幸福的善良愿望和坚强性格。白娘子喜欢上了药铺主管许宣(许仙),但许宣却常处于被动、怯懦的状态,最后法海还借他之手,把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问世后,颇受欢迎。至清代,民间艺人对这件作品进行改编,以评话、说书、弹词等形式呈现,形成了新版本小说《白蛇传》。时至今日,《白蛇传》已衍生出电影、舞蹈、戏剧、歌剧等。在海南,就有琼剧《白蛇传》。

1993年,以玉山主人的《雷峰塔传奇》和梦花馆主的《白蛇全传》为蓝本改编的古装神话剧《新白娘子传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大火,成为现象级影视作品。一条在山野中修炼的小白蛇,被一位牧童所救。经过千年的修炼,已变成巨蟒的它(白素贞)化为人形来到人间,寻找救命恩人许仙。白素贞与许仙在杭州西湖边相识相爱,结为夫妻,一段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拉开序幕。

与蛇有关的习俗

文化融于生活,最终的表现形式便是习俗。在我国民间,有许多与蛇相关的传统习俗。

在福建省南平市樟湖镇,当地群众每年正月十五会在蛇王庙一带举办“游蛇灯”活动。蛇灯被设计制作成蛇形,“蛇头”“蛇尾”是纸糊巨灯,而“蛇身”是由每家一名男子持一节灯板组合而成,大型的蛇灯有五六百米长,蔚为壮观。农历七月初七,是樟湖镇的传统节日“蛇王节”,当地人这一天会祭拜蛇神,举办“迎蛇神”活动。人们制作“小蛇”“大蛇”等道具,“大蛇”用彩轿抬着,“小蛇”拿在手里或缠在身上,“迎蛇神”的人群走村串巷,十分热闹。活动结束后,大家会将部分“蛇”道具放入闽江,以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安徽省肥东县包公故里文化园,当地人在舞蛇灯。新华社发

“肥东洋蛇灯”是流传于安徽省肥东县包公镇(宋包拯故里)大邵村一带的传统舞灯习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民俗类项目。洋蛇灯主要由蛇珠、蛇头、蛇身、蛇尾四部分组成,内设机关,机巧灵活,舞蹈动作有长蛇出海、走经折、摇大车、四蟒翻身、盘宝塔等。每年春节期间,包公镇都要举办盛大的舞蛇灯活动,场面热闹喜庆。

江苏苏州部分地区也有崇蛇传统,当地人认为农历四月十二日是“蛇王”生日,在这一天举办庙会。民国《吴县志》记载:“(四月)十二日为‘蛇王生日’,进香者骈集于娄门内之庙,焚香乞符,归粘户牖,俗传能远毒蛇。”民国《黄埭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四月)十二日为‘蛇生日’。黄埭三图有蛇王庙,乡人于是日多往烧香者。”

蛇的故事传说

民间有许多与蛇相关的故事传说,在这些故事传说中,蛇或以它的本来面目出现,或变成神仙、凡人,扮演重要角色。

《龙母传说》流传于广西上林县一带,故事主要脉络是这样的:一位寡妇没有孩子,把一条小蛇带回家,当作自己的孩子喂养。小蛇长大后,有一次去偷吃其他村民家的家禽,村民把小蛇的尾巴弄断了。小蛇回来后,寡妇对它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吃那么多东西,我没有那么多东西喂养你,你走吧。”小蛇很听寡妇的话,虽然舍不得,但还是走了。后来寡妇死了,没人安葬她。神奇的是,小蛇回来了,它把寡妇的棺木拖到山里安葬。

海南民间也流传着一个关于蛇仙的故事:白蛇变成一位少年与女子阿姑成亲,生活富裕美满,这引起阿姑大姐阿灵的嫉妒。阿灵骗妹妹到河边摘野果,随后用力摇晃果树,让妹妹跌落河中下落不明,然后冒充妹妹与白蛇一起生活。后来,白蛇识破了阿灵的骗局,历尽艰辛找到被老渔夫救起的妻子,二人得以重聚,而阿灵则遭到了白蛇的惩罚。

除了民间传说,一些寓言故事也与蛇有关。寓言《农夫和蛇》曾入选一些地方的语文教材,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伊索寓言》的版本是:一年冬天,农夫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出于怜悯,将它放进自己怀里。蛇从温暖中醒过来,却朝农夫狠狠地咬了一口。《克雷洛夫寓言》的版本是:一条蛇爬到农夫跟前,说它已经全身换了一层皮,变成了另一种样子,希望和农夫和睦相处;农夫说虽然你换了新皮,但你的心还是恶毒的,抓起斧子砍死了蛇。在这两则寓言中,蛇的形象不太好,但作者的本意并非要否定蛇,而是通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将同情心用在了错的地方,一个人名誉扫地之后很难再获得别人的信任。

这些故事传说的主题大都为报恩、爱情、惩恶扬善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道德教化作用,展现了蛇文化的独特魅力。

海南蛇地名

海口蛇桥

位于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国仓村一侧,由石块垒成,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每年只有两三个月露出河面,因形似蛇,被称为“蛇桥”。它是一条当地村民通往田洋的便道,也起到了调节农田灌溉用水的作用。河边土坡上立有《祭抱元境神碑》,据说,该桥的修建与明代海南籍名人丘濬回乡兴修水利有关。

因历史上有蛇出没而得名的地方

儋州市南蛇窝

五指山市什蛇田村

昌江黎族自治县打蛇田

屯昌县南蛇村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蟒蛇岭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sdlongpai.cn/post/63698.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