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丨二次元文化再“破壁”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江华
在当今二次元文化中,你是否注意到一种新兴现象正悄然兴起?“吃谷”逐渐成为一股引人瞩目的潮流,由此还引发了“谷子经济”;“痛包”是年轻人介绍自己的符号;“生咖”的流行改变了许多年轻人的社交与消费方式……
在数字化、社交网络盛行的时代,可以明显感受到,二次元文化已经走出了小众圈子,如潮水般涌入我们的生活,呈现大众化的趋势,成为许多年轻一代的共同语言,并衍生出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
“谷子经济”受追捧
1月12日,恰逢周末,海口知名商圈友谊阳光城格外热闹,一群“吃谷”的年轻人聚集于此。他们结伴而来,穿戴着五颜六色的假发和服装,扮演着自己喜爱的动漫角色。他们,是二次元文化爱好者。
挂满“谷子”的包被称为“痛包”。
这里说的“吃谷”,并不是日常生活中吃的谷物。所谓“谷子”,其实是英文“Goods”的音译,泛指与泛二次元相关的动漫、游戏等IP版权作品的衍生产品,比如海报、卡片、挂件、手办、手机壳、钥匙扣等。购买“谷子”的行为被称作“吃谷”。
“我买‘谷子’更多是出于爱好,一般只给自己喜欢的动漫形象花钱,算是一种支持。”在友谊阳光城一家卖饰品的店铺里,海口某中学学生李莹莹说,一遇到喜欢的动漫角色,她就会来“谷子”店里逛一逛。
“谷子”指与泛二次元相关的动漫、游戏等IP版权作品的衍生产品。
随着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发展,线上有关“吃谷”的讨论也愈加火热。以“谷子”为关键词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进行搜索发现,相关话题的播放量或阅读量分别为微博9962.6万次、小红书34.6亿次、抖音104.2亿次。
随着“谷子”的流通,“谷子经济”应运而生,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在海口某高校就读的大学生颜若(化名)已经加了几十个拼团“吃谷”的群。她说,自己一般是通过闲鱼、微店或者小红书帖子加入拼团群。
“在拼团群里,除了购买‘谷子’类商品,大家还会分享IP相关信息,比如IP新推出的‘谷子’、游戏内容、实体联名活动等。”颜若说。
有经济学者指出,“吃谷”不仅是年轻人为“快乐买单”情绪价值的表达,更是从多个维度对经济、文化以及社交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超千亿元的市场。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3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为1201亿元;随着泛二次元生态及周边衍生市场的发展,未来数年“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将呈持续增长态势,预计2029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3089亿元。
“痛包文化”的崛起
一边“吃谷”,一边追求“痛”时尚,是当下不少二次元文化爱好者们的“精神状态”。他们常会将自己搜集到的“谷子”扎到包包上,而这些挂满“谷子”的包,就被称为“痛包”,成为又一个年轻人展现自我个性和热爱的日常配件。
“痛包”一词源于日语中“痛”字的独特含义,用来形容一种“脱离常规的古怪和夸张感”。无论是在热闹的漫展现场,还是在日常生活的街头巷尾,都能看到年轻人背着各式各样的痛包。
“谷子”指与泛二次元相关的动漫、游戏等IP版权作品的衍生产品。
有数据显示,2024年闲鱼上售出痛包的数量高达25万只,惊人的数字背后是年轻人对自我表达和个性展示的热切追求。“95后”和“05后”用户占据了交易用户的绝大部分,显示出二次元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深厚根基。
如此现象背后的深意,引人深思。“痛文化”并非单纯的潮流追逐,它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心理。年轻人正通过痛包这一载体,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爱好、个性和归属感。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痛包成为他们表达自我的窗口和社交的纽带。
正如一些网友所言,“背着痛包上班,班味都变淡了”,这说明“痛文化”已经渗透入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一种无形的社交。
如今,痛包的消费群体日益多元化,有热衷二次元文化的“00后”,有追求时尚潮流的年轻人,甚至还有一些赶时髦的中老年人。明星们对痛包的喜爱更是为其热度再添了一把火,奥运冠军全红婵在巴黎奥运会期间背着痛包的照片,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海口美兰区文明东路一家玩具店里,痛包是主打商品之一,各种款式琳琅满目,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店主小艺介绍,随着痛包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痛包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小艺说,除了传统的二次元风格,一些品牌开始融入运动户外元素,推出具有功能性的痛包,如登山包痛包则具备防雨面料和球拍夹层,满足了运动爱好者的需求。这种设计创新不仅提升了痛包的实用性,也拓宽了其市场受众。
新型社交方式“生咖”
随着二次元文化的不断发展,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比较直观的即是他们渴望更深入地参与和体验,由此衍生了一种新兴的应援文化——“生咖”。
“痛包”成为展现自我个性的日常配件。
所谓“生咖”,也就是“生日咖啡馆应援”,即粉丝们包下一间咖啡馆,用二次元角色的照片、“谷子”等来装饰空间,一起吃生日蛋糕、互动聊天、发礼物等。 “生咖”既能反映出他们对角色的热爱,也能彰显社交互动的新趋势。
这类“生咖”通常由粉丝自发组织,从场地租赁、物料设计制作到现场布置,均是粉丝自主筹集资金完成的。与官方主题咖啡馆的商业化运作不同,这些自发组织的活动充满了个人色彩和社群心态,得到了粉丝们的积极响应。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金钱的投入,更是粉丝能力和资源的展现。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精心策划的“生咖”甚至成为了一种社交货币。“过去,明星粉丝的聚会更为常见,如今‘生咖’则吸引了更多的二次元参与者。”某咖啡馆店主如是说。
越来越多人跃跃欲试,社交媒体上有不少“生咖”攻略,分享活动经验和成本账单。今年23岁的倩倩是二次元爱好者,她曾自己出资筹办“生咖”,忙活了两个月,门票定价不到百元,但最终只卖出了三分之一。
“这无疑是笔失败的买卖,但这些经历却成为我最珍贵的回忆。”倩倩说。在她看来,在快速发展的内容消费市场中,“生咖”不仅是一种流行的社交现象,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如今“生咖”已经带动一门衍生产业:有专门场地租赁、定制餐饮等服务。北京、上海、深圳、南京、青岛等地均有专业“生咖”经营场地。“生咖”的内容玩法也不断翻新,如加入剧本杀、拍卖等多样化娱乐体验活动。
不过,如何进一步促进二次元应援文化的良性发展,把握年轻人的消费心理,仍然是行业发展需要不断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