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文昌一个滨海小镇的“独特记忆”:老街、海鲜与糟粕醋

文学娱乐 1
  新华社海口1月22日电(记者周慧敏)从海口江东新区出发,跨过海文大桥,就到了铺前镇。   铺前三面环海,与海口东寨港隔海相望,也是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文昌段的起点。春节临近,这座位于文昌北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迎来了许多游客。   图为1月21日拍的铺前港。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在小镇西南一隅,有着百余年历史的铺前老街临港傍海,是当地的地标建筑,两侧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饱经岁月沧桑,古老而质朴。漫步其中,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铺前老街始建于1895年,老街的

  新华社海口1月22日电(记者周慧敏)从海口江东新区出发,跨过海文大桥,就到了铺前镇。

  铺前三面环海,与海口东寨港隔海相望,也是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文昌段的起点。春节临近,这座位于文昌北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迎来了许多游客。

  图为1月21日拍的铺前港。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新春走基层 | 文昌一个滨海小镇的“独特记忆”:老街、海鲜与糟粕醋

  在小镇西南一隅,有着百余年历史的铺前老街临港傍海,是当地的地标建筑,两侧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饱经岁月沧桑,古老而质朴。漫步其中,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铺前老街始建于1895年,老街的骑楼建筑主要由“下南洋”的人返乡兴建,民国初期已初具规模。海南曾经流传着一句话:“东走西走,不如到铺前和海口。”可见当时铺前之繁华。如今斑驳中仍清晰可见中西合璧的立面装饰,各具特色的阳台、花栏,各建筑立面、柱体、墙面图案和女儿墙无一雷同。

  在老街生活的人们几十年如一日:老式理发店修面剃头的师傅、修了一辈子钟表的老匠人、在家门口娴熟制作渔具的渔家妇人……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时光仿佛在这里慢了下来,静谧而深远。

  来自贵州的游客曾春旺已是第二次来到铺前游玩。他和朋友在海口租了一辆车,计划沿着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东线一路玩到万宁。“相比其他城市的老街,铺前保留了淳朴自然、没有过度商业化的风貌。”曾春旺说,这里的老街没有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而是有着一种独特的味道。

  1月20日,游客在铺前老街游玩。新华社记者 周慧敏 摄

  这条300多米长的老街上,经营着十多家海产店,鱼干、虾米、干贝等海鲜干货琳琅满目,空气中飘荡着浓浓的海鲜味儿。沿着老街一路向西,走到尽头便是铺前港码头。不远处,海文大桥气势恢宏。

  位于码头的一家海鲜干货摊前,不断有游客前来问价和购买。老板娘张红告诉记者,海文大桥建成后,她就开始在这里摆摊,已经有六七年了。“本地产、自家晒的海鲜,多少都不够卖。”她说,“态度一定要好,货一定要新鲜”,这是她生意好的“秘诀”。这几年随着游客增多,她的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新春走基层 | 文昌一个滨海小镇的“独特记忆”:老街、海鲜与糟粕醋

  除了受游客青睐的海鲜,当地传统特色小吃“糟粕醋”酸辣可口,是游客到此必“打卡”的美食,也成为无数游客难忘的“铺前记忆”。

  1月20日,游客在铺前老街品尝糟粕醋。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铺前的先辈渔民有着酿酒习俗。酿酒后均留下酒糟粕,渔民便利用它来煮打捞上来的鱼、虾、贝、海藻等日常食物。经过数代人的传承和创新,这一美食逐步演变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糟粕醋”。

  老街上有一家经营了20多年的老字号糟粕醋小吃店,前来尝鲜的游客络绎不绝,一些游客吃完还不忘买一瓶糟粕醋带走。

  “提到铺前,人们就想到糟粕醋。糟粕醋已经成为铺前美食文化的代表。”店老板的儿子何金岳说,春节快到了,来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也到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糟粕醋是我很喜欢的美食,从昨天下飞机到现在不过24小时,我已经吃了三次了。”曾春旺笑着说。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sdlongpai.cn/post/64735.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