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两头自然搁浅死亡巨鲸标本有望明年展出
南海网 记者 苏桂除
近日,两头巨鲸在海南岛东、西海岸线上自然搁浅死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令人惋惜之余,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自然部负责人方园表示,两头自然搁浅死亡巨鲸的皮肤、骨骼、胚胎等将被制成标本,2026年两头“巨鲸”可望在南海博物馆“复活”,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自然搁浅死亡在博鳌镇海岸沙滩上的大翅鲸。南海博物馆供图
正在对自然搁浅死亡巨鲸做标本处理
鲸豚搁浅,是指鲸豚类动物出现在浅水水域,无法自主游动。大多情况下,搁浅鲸豚即便成功脱困,最终也未必能活下来。
1月18日,在琼海市博鳌镇海岸沙滩、东方市八所镇鱼鳞州海岸分别发现自然搁浅死亡的大翅鲸和须鲸。获取巨鲸搁浅死亡的线索后,南海博物馆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赴博鳌镇和八所镇须鲸搁浅现场开展工作。距离博鳌镇海岸较近的南海博物馆最先赶赴事发现场处置。
自然搁浅死亡在八所镇鱼鳞州海岸上的须鲸。南海博物馆供图
“我们最先接到的是博鳌镇巨鲸搁浅线索,因为我也住在博鳌镇,所以第一时间赶了过去。”方园说,1月18日上午9点多,在接到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渔政部门反馈的线索之后,她带领自然部的同事一同到了事发现场。随后,曾经处理过澄迈县桥头镇搁浅须鲸的技术公司、中科院深海所技术人员也前来现场。当天上午11点多,三家技术单位近20名人员全部进场对搁浅的大翅鲸进行了分工协作的处置。
在现场处置过程中,考虑到事发现场养殖场多,大型设备不易入场。搁浅的大翅鲸被转移至潭门镇工业区一处临时厂房内待分解。
自然搁浅死亡的大翅鲸被运至潭门处理。南海博物馆供图
“第二天开始对巨鲸进行了分解,耗时一天半时间,才将大翅鲸的皮肤、骨骼进行分离。”方园告诉记者,这头搁浅的大翅鲸体长近9米,在海南近岸搁浅的鲸豚类动物中属体型极大者,所以工作量很大。
擅长鲸豚类动物研究的中科院深海所工作人员对大翅鲸的肺、肠、肠溶物等进行取样后,其皮囊、骨骼正在做标本处理,其他部位交由相关部门做无害化处理。
当天,在接到八所镇海岸边搁浅死亡的须鲸后,南海博物馆自然部的另一组工作人员也赶到现场处置。
南海博物馆处置搁浅死亡巨鲸已有成功经验
在对自然搁浅死亡巨鲸的处置中,鲸爆是很危险的,臭味也会令人窒息,海南两头自然搁浅死亡巨鲸会不会存在鲸爆的可能?方园表示,博鳌镇海岸搁浅的巨鲸由于身体已经破损不存在鲸爆,但是八所镇海岸发现的那头须鲸就不一样了,因为它体形比博鳌那头还大,也比较完整,所以解剖起来特别要慎重。
“其实,这也是我们第三次对这么大的鲸豚类进行处置了。”方园回忆,2020年清明节时期,澄迈县桥头镇曾发现了一头13米长的搁浅大须鲸,当时南海博物馆全程参与了处置。经过1年半的时间,将这头庞大的须鲸制作成标本,悬挂在馆内上空供游客观赏、学习。
2016年在陵水海岸发现的小鲸鱼骨骼标本。记者 苏桂除 摄
“处置澄迈搁浅大须鲸,为我们这次处理两头搁浅死亡巨鲸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为这次高效解剖巨鲸提供了方法。”毕业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学专业的方园说,其实早在2016年,在陵水海岸线上也曾发现过一头搁浅死亡的小鲸鱼,后来这条小鲸鱼的骨骼也被制成标本装架展示在馆内澄迈搁浅大须鲸的下方。
一年后可望在南海博物馆展示
在南海博物馆场馆澄迈搁浅大须鲸的下方,有大翅鲸、抹香鲸、和虎鲸等多个鲸标本(模型),让游客一睹。
澄迈县桥头镇发现的搁浅大须鲸的皮肤及骨骼被制作成本悬挂在南海博物馆展示。记者 苏桂除 摄
旁边还有几架鲸的骨骼,鲸的前肢,类似于灵长类动物的上肢骨,其结构像极了人的大臂、小臂和张开的手掌,鲸的器官也栩栩如生,如同向游人诉说,大自然本该就是最美的。
“制作一件大型骨骼标本,至少也要一年以上的时间。”与鲸豚类打交道了8年的方园告诉记者,鲸的标本制作一般要经过解剖、去肉、脱脂、拼接和装架这几个工序。
此次在海南海岸线上发现的大翅鲸和疑似长须鲸的须鲸均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极为珍稀,具有极高的科研、展示价值。
据介绍,该馆将提取须鲸皮肤、骨骼、胚胎等制成标本,一年后在南海博物馆进行展出,目前南海博物馆二期设计图已经出炉,这两头巨鲸标本可望“落户”该馆二期鲸主题展馆进行展览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