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养殖员谢利峰:“亲鱼护卫者”的海上春节

文学娱乐 1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媛艳 今年春节,海南蓝粮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员谢利峰如常在海上过年。漂浮在海上的木板房房门上,醒目地挂着员工守则,密密麻麻的小字成行排列。在他看来,这些规矩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养好鱼”。 木板房外是成行排列的养殖网箱。2月1日,谢利峰沿着细长的网箱边缘走走停停,仔细检查每一口网箱的缆绳,一旦发现断裂痕迹,需要及时替换修补。与此同时,收集亲鱼鱼卵也是他的日常工作。 ˂!--17316030_hnrbtp1_17384184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媛艳

今年春节,海南蓝粮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员谢利峰如常在海上过年。漂浮在海上的木板房房门上,醒目地挂着员工守则,密密麻麻的小字成行排列。在他看来,这些规矩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养好鱼”。

木板房外是成行排列的养殖网箱。2月1日,谢利峰沿着细长的网箱边缘走走停停,仔细检查每一口网箱的缆绳,一旦发现断裂痕迹,需要及时替换修补。与此同时,收集亲鱼鱼卵也是他的日常工作。

谢利峰站在养殖网箱上投喂鱼食。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媛艳 摄

“朋友们都叫我‘亲鱼护卫者’,80口网箱里的近2万条亲鱼既有大家熟悉的老虎斑、东星斑等品种,也有新晋‘网红’红瓜子斑、金钱斑、老鼠斑等品种,每一条都得之不易。”谢利峰说。

位于三亚西岛海域的保种基地是全省仅有的野生石斑鱼“联合国”,谢利峰管护的压力不小。这群具有繁殖能力的野外雄鱼或雌鱼被称为亲鱼,它们是名贵石斑鱼规模化繁育的基础。全国95%的石斑鱼鱼卵供应来自海南,有了这些种质资源,水产科研人员有希望选育抗病性更强、产量更优、生长期更短的石斑鱼新品种,丰盈“蓝色粮仓”,让“向海图强”“向种图强”有更生动的新注脚。

网箱里的石斑鱼亲鱼品种不同,个头、颜色各有差异,食量自然也是有大有小,不过在保种基地,它们都得遵守统一的用餐时间。

马达“隆隆”转动,带动螺旋桨卷起层层浪花。当日上午11时许,驾驶着喂鱼船回到距离码头3海里的保种基地,谢利峰带回了满满的食物。整条炮弹鱼、剁成小块的鱼肉……他按照不同品种亲鱼的饮食偏好,从筐里拿起不同的鱼食,高高抛撒向网箱,喂完一个网箱的亲鱼,又转身走向下一个网箱。

看着入水的食物,亲鱼们纷纷从水底蹿上来抢夺。“喂鱼十分有趣,就像养宠物一样。我们得盯着它们吃食,观察它们的长势,只有不到三成的野生石斑鱼最终可以成功驯养成为亲鱼,整个基地一年的运营成本超过3000万元。”谢利峰说。

“走,带你看看‘宝宝’。”喂完亲鱼,大喊一声,谢利峰带领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登上喂鱼船,向正前方海域的网箱群驶去。大约10分钟后,渔船便抵达了深海养殖网箱。与普通网箱不同,这个大网箱的正上方,安放了巨大的带孔网罩,更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新春走基层丨养殖员谢利峰:“亲鱼护卫者”的海上春节

提上一桶自制的饵料,谢利峰站在网箱边缘,开始往箱内投放鱼食,原本安静的水面顿时热闹起来,成群的红瓜子斑幼苗纷纷从水底游上海面,大快朵颐。

新春走基层丨养殖员谢利峰:“亲鱼护卫者”的海上春节

“这是我国红瓜子斑人工繁育苗种首次在深海网箱养殖,去年7月投放到网箱时每条鱼才约20克,经过半年的养殖,现在一条鱼都有200多克,10万尾鱼苗成活率超过90%。红瓜子斑海上网箱养殖实现新突破,以后深远海养殖的‘大家庭’又多了一个新品种。”看着身前成群的红瓜子斑,谢利峰加快了投喂的速度。

正午时分,阳光正烈,忙碌了一上午,谢利峰却未立刻离开。把目光投向万顷碧波,他若有所思,“十年磨一剑,11年的保种行动终有收获,这群人工繁育的红瓜子斑健康长大,海南的‘蓝色粮仓’正在产出更多优质水产品,我们的坚守也就有了意义。”(海南日报三亚2月1日电)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sdlongpai.cn/post/67412.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