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策划|春满海南,带着无限期许出发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2月3日22时10分,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
立春,二十四节气开始新的轮回,其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在古人眼中,立春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一候,东风解冻。和气娴袅的东风轻抚大地,此时起,春回律转,岁月向荣。
日前在万绿园,花海吸引众多市民游客纷纷驻足欣赏、拍照。记者 汪承贤 摄
二候,蛰虫始振。冬眠的动物有了苏醒的迹象,此时起,迎春钟响,万物和鸣。
1月31日,众多游客在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旅游区游玩。通讯员 黄庆优 摄
三候,鱼陟负冰。有些地区冰面开始融化,此时起,冰破鱼跃,吉祥如意。
春节假期,帆船训练基地游人如织。秀英区旅文局供图
海南立春怎么过?在古代,若是立春在大年初一之前,海南欢乐的年俗往往从立春日便开始了。在大年初一之前,会先有迎春日这一天,府县(现海口府城)的大小官员都会到府城东郊的迎春馆“迎春”,城里各个街坊的老百姓也都汇聚于此,一派热闹景象。
资料图:儋州中和镇,当地群众舞龙庆祝。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通讯员 朱鼎甲 摄
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立春日,苏东坡迎来在海南岛上的又一个春天,他写下海南绚丽的春光和立春的习俗,“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这首《减字木兰花·立春》中的“春牛春杖”,写出了立春的一大习俗——鞭春牛。“鞭春牛”即打春牛,寓意“催耕”,寄托了人们希望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朴素情感。
传统习俗中,人们还会举行多样的民俗活动来迎接立春。如“咬春”,有些地区的人们会在立春这天吃一些象征春天的食物,如春饼、白萝卜等,寓意迎接春天的到来。
1月5日,阳光普照什寒村、远处云雾缭绕。海南日报特约记者蒙钟德 摄
值得一提的是,蛇年是我们迎来的首个“非遗版”春节,今年蛇年也是“双春年”,年首年尾各有一个立春。民间戏称为“双头蛇”。在传统文化中,“双春年”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春”代表着生机、希望与开始,是万物萌生、生机蓬勃的起始,而“双”则蕴含着好事成双、好运加倍之意。民间有诸多关于“双春年”的美好说法,如“一年有两春,遍地是黄金”“一闰逢双春,秋冬仓库盈”,寓意着这一年可能会带来丰收、和谐、美满、好运和繁荣。
乙巳蛇年的立春分别出现在农历正月初六(阳历2025年2月3日)和农历腊月十七(阳历2026年2月4日)。这种现象是由中国古代阴阳合历的历法体系决定的。古人通过观察地球绕太阳的周期发明了阳历,观测月亮的朔望交替发明了阴历。阴历年和阳历年存在约11天的偏差,古人为了调节这种偏差,在19个阴历年中加入了7个闰月。加入闰月的阴历年通常为384或385天,将连续两年的阳历年的立春都包含了进去,因此形成了“双春年”。
日前,昌江和丰兰花博览园内兰花竞相绽放。李星雨 摄
现如今,虽然一些习俗在生活中不常看到,迎接春天与希望的美好期许始终不变。立春时节,乍暖还寒,白昼时间变长,春日气息明显。此时起,海南,向温暖出发。
立春是花开的时节。
草木初萌,花枝孕蕾。春的季节,花开琼州大地。昌化江畔盛开的木棉;在街头转角偶遇的三角梅……春天在海南,你可以实现赏花自由。
王下乡木棉花。符健柏 摄
七叉大村田洋木棉。冯推德 摄
街角盛开的三角梅。图源:三亚市旅游推广局
海口碧海大道的三角梅挂满枝头。图源:海口发布
五指山市小岛公园的烟火树。南海网拍客专栏摄影师 孟志军 摄
立春是耕种的时节。
日前,海南各地投入到冬季瓜菜的种植中,连日来,一批批新鲜的蔬菜陆续从海南的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各地人们的餐桌,助力拎稳“菜篮子”。立春不仅意味着农事活动的开展,更浓缩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日前,琼山区旧州镇的冷泉水芹喜获丰收。海口日报记者 苏弼坤 摄
在屯昌县坡心镇高坡洋蔬菜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忙着采摘一茬茬新嫩的菜心。图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立春逢正月,时光正在年味里游走。
海口骑楼老街游人如织。图源:龙腾华彩微信公众号
1月19日,游客在三亚蜈支洲岛嬉水游玩。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想要感受海南的春意,不妨沿着海南“双环”旅游公路出发。2024年12月29日,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通车。伴随着这条公路通车,海南旅游公路全岛双环结构已然成型:外环向海,环岛旅游公路长达988公里,一路椰风海韵;内环依山,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全长466公里,融入青山绿水。双环联动,遥相呼应,山海美景相连,让你N种玩法玩转海南。
大年初一,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热闹非凡。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供图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海南省旅文厅供图
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记者 汪承贤 摄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从春天出发,带着无限期许,向希望而行。
资料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客户端、中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