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护林员:护好生态,见证公园与家乡共荣

文学娱乐 2
  新春走基层·自贸港奋斗者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宁玥   2月9日上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鹦哥嘴管理站,护林员符惠全身着一身迷彩制服,带着一部手机,轻装巡山。   “现在有了巡护APP,可以全程定位,途中拍到的珍稀动植物,也会通过巡护APP即时传送至智慧雨林大数据中心平台。”符惠全向记者介绍。说罢,耳边传来一阵短促的鸟鸣,他马上听出这是白额燕尾。不一会儿,又在溪流边发现一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坡垒。   当护林员

  新春走基层·自贸港奋斗者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宁玥

新春走基层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护林员:护好生态,见证公园与家乡共荣

  2月9日上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鹦哥嘴管理站,护林员符惠全身着一身迷彩制服,带着一部手机,轻装巡山。

  “现在有了巡护APP,可以全程定位,途中拍到的珍稀动植物,也会通过巡护APP即时传送至智慧雨林大数据中心平台。”符惠全向记者介绍。说罢,耳边传来一阵短促的鸟鸣,他马上听出这是白额燕尾。不一会儿,又在溪流边发现一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坡垒。

  当护林员,符惠全不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要学会使用红外线相机、无人机等科技设备。“我们去年帮助科研人员在监测地点摆放红外线相机,借助设备监测发现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鹧鸪等濒危物种的身影出现得更频繁了,这说明它们种群恢复情况良好。”春节以来,返乡探亲、旅游出行人员增多,他和其他护林员们采取空中无人机和地面巡逻相结合的巡护模式,守护鹦哥岭生态资源安全。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启动建设以来,除了科技设备的运用和科研力量的增强,符惠全还看到许多新变化:启动“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项目,监测体系更完善;编制生态系统修复规划和示范建设方案,次生雨林逐渐恢复,生态廊道数量增加;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已从2019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时的4群30只增至7群42只,其他新物种、新记录种也在持续被发现……

  护林员肩负的使命更多了。符惠全说,鹦哥嘴管理站的护林员近期就开展了多项工作。春节前,大家到附近村庄开展了防火教育;春节期间,鹦哥岭动植物博物馆对外开放,他们担任讲解员,介绍鹦哥岭动植物的故事;春节后,大家马不停蹄返岗,开展新一年的巡护。

新春走基层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护林员:护好生态,见证公园与家乡共荣

  作为热带雨林的监测者、记录者,符惠全和同事们按兴趣爱好和特长“分工”,有的人研究鸟类,有的人研究花卉,有的研究蛙类……通过跟随科研工作者和老护林员学习,如今管理站的每一位护林员都成为半个“土专家”。他们用相机记录的雨林动植物照片,于近年汇总整理,集结成《海南鹦哥岭鸟类图鉴》《海南鹦哥岭两栖及爬行动物图鉴》等7本图鉴书籍。

  春节期间,符惠全还作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代表,穿着日常巡护时的工作服与全国各地40多名林草守护者一起,站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在歌曲《我的家》中出现,向全国观众展示生态守护者的风采。“大家都会好奇地问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怎么样?我说很棒,欢迎过来探访旅游。”符惠全把自己拍摄的动植物照片分享给大家看,收获一致夸赞。

  符惠全的家乡,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南开村就位于热带雨林腹地。在南开乡,偏远的高峰村实行生态搬迁,村民靠发展菌菇等产业过上好日子;符惠全的父老乡亲,靠种植野生大叶茶、咖啡等,钱袋子越来越鼓……春节回家,他更切身感受到,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老百姓,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走上了生态美、产业兴、生活好的发展之路。(海南日报牙叉2月9日电)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sdlongpai.cn/post/69527.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