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观察丨解码“四年七会”——海南如何构建全球人才“引力场”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易宗平
拖着行李箱匆匆走进大厅,来不及歇口气,就麻利地拿出箱子里的个人简历去排队——这是2月8日上午,求职者刘超侽在海南省2025年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上应聘的一幕。
4年来,海南已举办7场返乡人才对接会。是什么,让像刘超侽这样的求职者,如此重视这场对接会?持续举办的对接会,又传递出哪些信号?
2月8日,海南省2025年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在海口举行。图为对接会现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易宗平 摄
A
招聘“升级”
规模扩大、岗位多元、层级提升推动“双向奔赴”
“我是从省外赶来的,希望回海南发展。”刘超侽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她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曾在省外工作过一段时间,这次没回万宁市老家,就直奔在海口举办的返乡人才对接会现场。
乡情缱绻,人才渴求,殊途同归。
实际上,为推动人才与海南的“双向奔赴”,近4年来,海南已举办7场返乡人才对接会。
2022年2月16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招才引智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举行,这是我省最早举办的返乡人才对接会,35家用人单位共提供岗位1095个。
与首次对接会相比,此后6场对接会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除首次对接会是小型招聘会,其余6场招聘会均属于中型甚至大型招聘会,总体规模上呈扩大趋势。
2025年2月8日,海南省2025年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上,250家用人单位共提供岗位1.2万余个。当天累计接收求职者简历1.41万份。线下活动结束后,求职者还可在线上查询心仪岗位并投递简历。
持续更新的对接会“升级版”,推动了海南人才市场供需两旺。
2月8日,海南省2025年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在海口举行,吸引众多求职者前来应聘。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茂 摄
在岗位方面,人岗匹配度更高。
以2025年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为例,诸多用人单位中,既有针对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求职者的研发型、领军型岗位,也有针对低学历者甚至无学历限制的实用型、技能型岗位。
在待遇上,薪资水平与市场需求相契合,既有月薪10万元甚至更高的高端岗位,还有月薪数千元的普通岗位。
在层级方面,对接会从部门主办“升级”到省委、省政府主办。
2022年我省首次举办的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由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主办。此后的6场返乡人才对接会,均由省委、省政府主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5日海南“新春第一会”——海南省人才大会召开之后,2月8日就举办了2025年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落地速度之快,正传递出海南渴求人才、尊重人才的强烈信号。
“海南以‘聚四方之才,共建自贸港’为目标,不断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机制,持续做好引才工作,着力建设人才荟萃之岛、技术创新之岛。”参与了海南历次返乡人才对接会的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局长赵微表示,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新春第一会”的召开标志着海南省的人才工作进入新阶段,海南将为广大人才参与自贸港建设提供更好条件。
B
机遇满满
海南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条件为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电气工程师、消防工程师、动设备工程师的月薪,最高可达2.4万元。这是海南省2025年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上,海南思可源绿能科技有限公司给出的待遇。
该公司现场招聘负责人说,公司是位于儋州市的初创企业,将建成年产30万吨生物柴油的生产基地,目前正是求贤若渴的阶段,此次也是带着满满诚意而来。
像这样重视专业人才的用人单位还有很多。
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海南航天城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海南航天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4家单位组团招聘,提供的多个岗位月薪超过万元,吸引了大批求职者。
原籍海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许华铄,选择“产业研究岗”并投递了简历。
“2024年,位于文昌的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首发成功,我得知后非常自豪。”许华铄笑道,当时他还专门向大学同学推介了家乡的航天产业发展成果。
近年来,海南着力推进“向天图强”。除了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首发成功,2024年,位于文昌的卫星超级工厂主体结构封顶,遥感卫星应用产业综合信息与服务平台竣工,火箭总装总测复用厂房等一批产业项目开工,2025年将继续提升产业能级,也将催生出系列优质岗位。
“怀有实现星辰大海梦想的高校学子,欢迎关注和联系我们。”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天梁向广大人才发出邀约。
2月8日,海南省2025年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在海口举行。图为对接会现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易宗平 摄
人才是影响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海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海南正举全省之力决战封关运作“一号工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望人才,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条件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2月5日召开的海南“新春第一会”上,发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荟萃之岛建设方案等文件。
方案明确,要聚焦“4+3+3”海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五向图强”,充分发挥“三度一色”资源禀赋优势和开放政策制度优势,坚持“全省一盘棋”,强化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载体建设,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
我省坚持人才布局与创新布局、产业布局相匹配,以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为核心承载区,将文昌国际航天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老城科技新城等多个园区作为联动区,辐射带动全岛形成“三极引领、多园联动、全岛开放”的人才发展局面。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我的专业拥有较大发展空间。而且,随着进一步扩大开放,各行各业在海南都拥有新的机遇。”原籍海南、现为中国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硕士的梁君巧分析道。将于今年6月毕业的他,已将目光瞄准海南。
C
“引育用”并重
“传帮带”机制和人才服务机制正在不断健全
在2025年返乡人才对接会上,海南集中发布了630个博士后岗位,引发广泛关注。
“本次发布的博士后岗位,涉及71个博士后站点。”省委人才发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举旨在吸引更多博士后青年人才来琼创新创业,打造一支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队伍,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这份“邀约”,让海南蓝岛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孔彤振奋不已。
“去年8月,我们公司通过相关单位评审,正式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孔彤说,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公司新增了一个引入高水准人才的优质平台,公司将为高水准人才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也希望他们为公司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事实上,海南推进引进、培育、使用人才并重的工作早已持续开展。
硕士研究生朱涛毕业后,入职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的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相关院士和专家指导下参与国家级项目及课题研究。“我在这里工作相当于读博,很有收获。”他深有体会地说。
“我很高兴回到家乡工作,为自贸港建设出一份力。”老家在儋州市那大镇、现为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普外科医生的林家军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2023年1月,还是一名外科学硕士研究生的他,在海南省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上向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投递了求职简历,当年6月毕业后进入该院见习,现已顺利转正。在工作中,他经常得到相关医学专家的指导,逐渐独当一面。
海南对职场新人的“传帮带”机制和人才服务机制,正在不断健全。
在优化服务上,海南组建644人的联络员队伍,创新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模式;
发放“天涯英才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医疗、子女入学等11个大类、32个具体事项的便捷服务;
对高端人才或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予以退还;
签约和实施系列教育合作项目,让人才及其子女享受高质量、国际化教育……
7场返乡人才对接会,以及今年海南“新春第一会”传递出的积极信号,正在持续释放。
特意返乡的刘超侽,正踌躇满志迎接着接下来的挑战。
点击图片查看海报《在海南,“才”最珍贵!》↑
总策划:曹健 张杰 罗清锐
执行总监:许世立
主编:王丹南
海报策划:许世立
海报文案:王丹南
海报设计:肖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