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暖春|非遗传承人刘梅珍:“与泥为伴”的别样新年

文学娱乐 1
  南海网记者 鲁启兰   临近元宵,海南四处洋溢着喜庆欢腾的气息。在红红火火的热闹氛围中,刘梅珍正奔走在绿林山田里,挖土制泥,给黎陶“换新衣”。   刘梅珍在制作黎陶。昌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刘梅珍是海南昌江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省级传承人,在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自幼跟随母亲接触传统制陶技艺的刘梅珍,于2010年返乡投身于黎陶技艺的传承与推广,成为昌江黎陶技艺的“接棒人”。   十几年来

  南海网记者 鲁启兰

  临近元宵,海南四处洋溢着喜庆欢腾的气息。在红红火火的热闹氛围中,刘梅珍正奔走在绿林山田里,挖土制泥,给黎陶“换新衣”。

  刘梅珍在制作黎陶。昌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刘梅珍是海南昌江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省级传承人,在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自幼跟随母亲接触传统制陶技艺的刘梅珍,于2010年返乡投身于黎陶技艺的传承与推广,成为昌江黎陶技艺的“接棒人”。

  十几年来,刘梅珍致力于将黎陶技艺这门传承千年的“活化石”级技艺发扬光大,积极学习改良,引入现代元素与审美的同时保留黎族传统元素,让黎陶这门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色彩。2022年12月26日,刘梅珍被评为“感动海南”2022十大年度人物;2024年10月24日,刘梅珍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十多年不懈地追求,刘梅珍即使是在年节庆典也没有停下脚步。因了解到火山泥黏性好、耐高温,制出的陶器更加牢固,在春节期间,刘梅珍的足迹遍布了海口火山口的周边乡镇,只为了给黎陶寻找更加合适的新泥。“春节期间一直待在海口,听说哪里有合适的泥料,我就可以第一时间赶过去,这里挖一点、那里挖一点,都拿回来试一试。”

  “因为在烧制过程中,泥料要承受高温,如果泥料不好,陶器就会

新春走基层·暖春|非遗传承人刘梅珍:“与泥为伴”的别样新年

  春节期间,刘梅珍在制作泥料。刘梅珍供图

  “变形或者破裂,所以好的泥料很重要。而且不同的泥有不同效果,我想尝试看看火山泥和昌江的矿泥混合后,或许可以碰撞出新的颜色。”提起制陶,刘梅珍滔滔不绝,让人能够感觉到她对于传统文化发扬创新的满腔热忱。

新春走基层·暖春|非遗传承人刘梅珍:“与泥为伴”的别样新年

  所幸,没有白跑一趟,这趟探索让刘梅珍收获颇丰。“目前进展挺顺利的,已经有了一些合适的泥料,过两天就会带回昌江试烧,希望可以看到新的效果。”

  昌江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作社是刘梅珍的制陶场所,她常常在合作社的黎陶制作坊一待就是一天。在过去,黎陶制品净利润还不足10元,黎陶产业发展缓慢。对此,刘梅珍于2013年成立昌江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作社,带动黎乡村民制陶、卖陶,既让非遗技艺得到传承保护,同时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为当地村民拓宽了就业致富的新路子。如今,合作社已辐射带动当地村民就业150余人。此外,刘梅珍致力于培养制陶人才,多年来培养了上百名徒弟,其中1名学徒已自己成立了黎陶合作社。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保突村还建立了黎族制陶技艺传习所,刘梅珍被任命为传习所的负责人兼首席传习师。传习所积极将产业与旅游相结合,引入陶器展览、制陶演示、制陶体验、民族歌舞表演等项目,保突制陶馆渐渐成为昌江文化旅游的一个景点。

  如今,刘梅珍每年都要承接十几场研学活动,眼见着黎陶技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刘梅珍的内心感到无比的充盈。“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人了解我们的黎陶、喜爱我们的黎陶,保护我们的黎陶。”刘梅珍说道。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sdlongpai.cn/post/70245.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