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海南的身边好人|12年青春接力!海口市长流中学志愿者温暖旅客回家路
>>点击查看专题<<
连日来,在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一抹抹“志愿蓝”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来自海口长流中学的学生志愿者。
据悉,该校已经连续12年开展暖冬志愿服务工作。12年来,无论风雨,他们始终坚守在春运一线,用青春的热情和真诚的服务,温暖着每一位旅客的回家路。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志愿服务,更是一场跨越12年的爱心接力,是长流中学“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南海网记者 程小丹
长流中学连续12年青春接力,温暖旅客回家路。长流中学供图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您好,请问需要帮助吗?”“这个有点重,阿姨我帮您抬一下。”……2月6日,一句句稚嫩的声音在海口新海港码头上响起,传递着温暖和关怀。尽管他们的年龄尚小,但身处春运这个特殊的时节,他们的关怀却无比真切。
清晨的寒风还没退去,海口新海港客运综合枢纽已经热闹起来。早上8时30分,长流中学当天轮班的7名学生志愿者们准时出现在新海港,从早上8:30到下午5:30,他们要为游客指引正确的登船口、帮助游客提拿行李、解答游客车次信息、为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帮扶服务……
长流中学志愿者在新海港为旅客提供指引帮助。长流中学供图
长流中学距离海口新海港、秀英港等重要交通枢纽较近,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赋予了学校独特的社会责任。2014年以来,该校积极响应共青团海口市委、海口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号召,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组织学生参与“青春志愿者 温暖回家路”暖冬行动。今年2月2日,该志愿服务再次启动,高一、高二年级的36名学生分成几个班组,每天轮岗。
12年来,每年春运期间,在春运的多个重要点位都有长流中学学生志愿者的身影。
12年来,长流中学的师生参与人数累计达到1500余人,他们以无私的爱心和坚定的信念,书写了一段段感人的志愿服务故事,成为了春运期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志愿精神代代传承
“最初参与的学生只有学生干部,但是现在更多的学生都参与了进来,每年报名的人数都多出需要的人数。”长流中学团委书记邝小栋回忆道。
长流中学面向全市统一招生,不少学生家住距离学校较远的周边乡镇,每年春运,为了能够在志愿服务开始前准时到达集合地点,有的志愿者甚至在清晨五点就离开了家门,顶着星辰与寒风,只为能够准时投入到志愿服务中。
“为了能赶上活动,有的志愿者要转几趟车来到学校,有的可能提前一晚要去住在同学家。”邝小栋说,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长流中学开通“绿色通道”,给学生志愿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住宿服务。
“每年春节前夕,学校会根据学生报名意愿,在老师带领下接受岗前培训、应急处理等,确保他们能够为旅客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服务。”邝小栋介绍,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了解工作内容,长流中学还组织志愿者每天总结工作内容,以便其他的志愿者能快速了解工作流程,这种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的机制,使得长流中学的志愿服务形成了独特的效应,吸引了更多同学向志愿者队伍靠拢,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刚开始参加春运志愿服务,是因为学校组织,觉得挺有意思。但后来,我发现真的可以帮助到很多人,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曾经在2016年参加过暖冬行动的长流校友吴曼茹说。那个冬天她参与了18天的春运志愿服务活动,和家人团聚的时间虽然很少,但是那个假期是她过得最有意义最充实的假期。她坦言,志愿服务让她收获了成长,也让她对志愿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12年来,长流中学的“志愿蓝”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志愿精神的火炬却始终在传递。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仍然参与到春运志愿服务中来。
长流中学志愿者在新海港指导旅客购票。长流中学供图
这是一场坚守传承的青春接力
该校毕业生陈亭竹,在校期间多次担任志愿服务队伍的组长,带领同学们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今年大四的陈亭竹,又出现在了新海港长滨北五路志愿服务点位上,几乎整个春节假期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车流多的时候,她如同一只旋转的陀螺,一刻不停歇。
“这是我第三次参与春运志愿服务,就是因为在校时学校组织的志愿活动,让我此刻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情况。”凭借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出色的组织能力,陈亭竹成为了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佼佼者。无论是协助工作人员维持秩序,还是为旅客提供咨询服务,都赢得了旅客和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我是看着学长学姐们做志愿服务长大的,现在我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今年初次“上岗”的符晓娟显得有点紧张,但面对旅客的求助时,她很快进入状态,“这是一次壮胆的过程,在港口帮助旅客解决问题后觉得很有成就感”。
蔡甫煜(左)和符晓娟在新海港出发大厅为旅客提供指引帮助。记者 程小丹 摄
与符晓娟一同前来的伙伴们还有蔡甫煜。今年是蔡甫煜第二次参与暖冬志愿服务活动。当谈及为何选择参与时,蔡甫煜说:“第一次参加后,看到旅客们因为我们的帮助而顺利登船,内心充满了满足感。这种成就感驱使我第二年继续参加。”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蔡甫煜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服务旅客,最主要的是他变得更自信了。
他回忆,“有一次,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女士不会买票,我帮她们买到了最近的船票,并指引她们去登船口。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
作为“前辈”,在他的“安利”下,他的高二同学丁德明也报了名。“听到他的分享,觉得很有意义,所以也想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他说。
长流中学志愿者在新海港为旅客提供指引帮助。长流中学供图
在长流中学志愿服务精神的熏陶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庭被这股温暖的力量所感召。去年,年仅13岁的初二学生李孙安,受到母亲郑小丹的鼓舞,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他们母子二人在伏波路与滨海大道交会口的志愿服务点,为待渡旅客提供服务,搬运物资、提供咨询服务、安抚旅客情绪。母子俩的默契配合和无私奉献,成为了志愿服务点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李孙安在体验了志愿者的快乐后表示:“这个寒假很充实,我体验了当志愿者的快乐。”
让志愿服务之光照亮更多角落
12年来,长流中学的春运志愿服务从未间断,并不断发展壮大。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到如今的数百人;从简单的提供热水、指引方向,到购票咨询、重点旅客帮扶等全方位服务;12年间,感人的事迹层出不穷,在面对各种挑战时,长流中学的志愿者们展现出了极高的耐心和责任心;在海口新海港,有的学生志愿者耐心指导老年旅客下载微信、完成购票流程;在候车厅,他们维持排队秩序,引导旅客排队检票,并温馨提醒旅客遵守行为规范;面对初次接触的工作内容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他们都能够积极应对,不断学习和成长;这些稚嫩的“志愿蓝”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精神的时代内涵。
长流中学的志愿服务精神不仅体现在春运期间,更渗透到了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近年来,该校将志愿服务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制定系统的志愿服务计划,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志愿活动中。
“学校一共有学生会、学生团委、曦启社等三大学生团队,由学校团委统筹管理。”长流中学党总支书记吴伟强介绍,为了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在校园内常态化开展交通劝导、校园卫生巡视、食堂光盘行动、家长会志愿服务、校运会、艺术节等等都有学生志愿者的身影。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吴伟强说,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阵风”到“常态化”,春运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长流中学一项优良传统,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了志愿精神代代相传的生动写照。
长流中学连续12年青春接力,温暖旅客回家路。长流中学供图
未来,长流中学将继续深化志愿服务工作,探索更多创新的服务模式和内容,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实践机会,让志愿服务之光照亮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12年,4000多个日夜,海口市长流中学的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们的热情和奉献从未改变。这不仅是一场志愿服务,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也让更多人在春运的旅途中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