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学堂·萌新闻丨 “90后”女航天员王浩泽:中国第一个坐上火箭的火箭设计师
10月30日凌晨,在中国一个很大的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生了一件大事。三位勇敢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和王浩泽,他们乘坐的神舟十九号飞船,像一支巨大的箭一样,飞向了天空。这艘飞船是由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运送上天的。这次飞行有点特别,因为三名航天员中,有两名“90后”第一次去太空旅行。
更特别的是,王浩泽既是中国第一个女性飞行工程师,又是第一个坐上设计火箭的火箭设计师。是不是觉得王浩泽这样的行为很酷?那她是怎么成为火箭设计师?又是怎么成为飞行员的呢?
王浩泽 新华社发
热爱跑步,是田径队一员
1990年,王浩泽出生于河北滦平。爸爸是一名交通警察,妈妈是一名中学老师。妈妈小时候家里穷,没能继续上学,但她一边干活一边自学,最后考上了师范学校,成为了一名老师。这对她影响很大。
王浩泽在滦平县第二中学读书的时候,各方面都很优秀,还能用左手和右手写字,中考成绩还是全县第二名。
高考的时候,王浩泽考上了东南大学,学的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这时候的王浩泽学习特别棒,总是排在年级前几名。她得到了很多奖励,比如国家奖学金和“江苏省三好学生”。她不仅学习好,还很喜欢跑步,是学校田径队的一员,经常代表学校去参加省级运动会。
根据她的辅导员回忆,在学校运动会的长跑比赛中,她多次获得比赛前几名,曾代表学校参加江苏省17届运动会高校组田径比赛,并获得4x400米冠军。
王浩泽现在回想,觉得幸好当时坚持锻炼,这才为她后来成为航天员打下了好的身体基础。
坚持认真做事的习惯
大四的时候,因为成绩太好,王浩泽被保送到东南大学读研究生。读研期间,她研究了等离子体爆震。在碰到很难的课题的时候,她跟导师说觉得自己以后不会做科研,能不能不做这么难的课题。导师告诉她,即使以后不做科研,也要保持认真做事的习惯。导师的话对王浩泽影响很大,成为了她做事的准则。
毕业后,王浩泽加入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开始研究火箭发动机。她的工作就是设计新型发动机,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她很喜欢解决难题,就像玩游戏一样,每解决一个难题,她都会感到特别开心。
工作不久,王浩泽就完成了一个很棒的作品,连一位知名的专家都对她赞不绝口。
为太空旅行做足准备
王浩泽说:“我的工作是研究新型发动机。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成为航天员,但当我知道有这个机会时,我觉得太珍贵了,就报名了。我觉得这真的很酷。”
王浩泽是第三批航天员中的一个,她以前没有飞行经验。在选拔过程中,她要通过很多测试,这对她是全新的挑战。她说:“我们以前不是飞行员,所以觉得一切都很新奇。我很认真对待选拔,但并没有压力。因为我觉得航天员确实是万里挑一的,我有幸能够参与其中就已经很幸福了,所以每天很享受选拔的过程。”
经过考核,王浩泽很幸运地成为了航天员。因为中国空间站有很多飞行任务,这让飞向太空的机会变得更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训练会变得简单。在选拔阶段,她第一次坐离心机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短短几十秒,让她呼吸困难。
王浩泽说:“离心机的教员说,他们有一个警铃,从来没有响过,因为航天员从来没有按过。我当时握着警铃,虽然很难受,但我不想按,我不想成为第一个按警铃的人。”
即使训练很难,王浩泽也没想过放弃。她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并且认真训练。她还找到了两个训练的秘诀:“苦练”和“勤思”。她说:“交会对接对飞行员来说很容易,但对我来说开始很难。我不停地练习,现在每次都能做到标准。在出舱训练时,我需要思考很多操作。”
从研究火箭到亲自乘坐火箭去太空,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也是很多科技工作者的梦想。
期待六个月的太空之旅
成功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王浩泽通过了很多很难的测试,最后成为了神舟十九号飞船的航天员。她觉得那些充满挑战的日子现在看起来特别有意义。
从研究火箭的科学家变成能飞上太空的航天员,王浩泽说:“当我进入航天员大队的那一天,我看到书架上有很多书和笔记,还有锻炼用的哑铃和弹力带。我感到自己肩负着很重的责任和使命,还有压力。我以前也有压力,但这次感觉不一样,因为我是从万千航天人里被选中的。国家信任我,我一定要做好,不能让大家失望。”
神舟十九号飞船的任务很重要,航天员们要在太空中做很多科学实验和安装设备。王浩泽说:“我需要和地面的技术人员好好沟通。如果遇到计划之外的问题,我们需要一起解决。我想我应该能发挥作用。”
对于这六个月太空之旅,王浩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她说:“我现在只想把我的工作做好,把太空中的每一件事都做好。虽然这是一条很少有人走过的路,但我喜欢这条路。如果路上有困难,我们会一起克服;如果路上很荒凉,我们会一起前进。”
(小AI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公众号综合报道)
小AI对你说
小朋友,读完这篇萌新闻,中国“90”后女航天员王浩泽的经历有没有给你一些启发?在追梦的路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老师、家长,如果有意见、建议也欢迎来信。
“萌新闻”每周五见
南国都市报2024年11月1日第0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