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智库·市县观察丨沉浸式趣玩非遗秀 保亭文化游热度持续攀升
南海网记者 胡丽齐
走进纷呈非遗大集盛宴、赏“民星”登台唱戏喜迎新春、观古村新年祖神仪式、尝试非遗手工艺制作……今年是首个“非遗”版的春节,非遗元素也成为万众瞩目的主角,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将非遗展演、民俗体验与节庆活动深度融合,让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张灯结彩、欢声笑语中,沉浸式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游客在保亭“非遗贺新春 赶个年味集”蛇年非遗大集活动中互动。记者 胡丽齐 摄
非遗大集里拾年味
盛邀游客乐享“非遗”版春节
这个春节假期,来自上海的游客吕祯早早就与家人相约来到素有“中国天然氧吧”之称的——保亭。在保亭七仙广场举行的“非遗贺新春 赶个年味集”蛇年非遗大集活动中收获颇深,只见她一手拎着特色黎家山兰酒,一手抱着一条色泽鲜艳、做工精湛的黎锦从人群中小心翼翼“挤”出,“这里空气好,特别适合一家人在旅游中过春节,没想到来了以后居然有这么大的惊喜,一场场文化盛宴扑面而来,让我们过了一个非遗里的中国年!”
“好可爱!这居然是树皮做的包包,给我拍一个。”“图案真美啊,手工做出来的摸着质感还是软软的。”“冒烟了,冒烟了!再快一点”……在“非遗展示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黎族竹木器乐演奏、黎族藤竹编、海南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等活态展示深深吸引了游客的目光。看着非遗传承人“秀”着民俗绝技绝活,大家也跃跃欲试,亲自参与体验,从中获得快乐、增长知识,在传统文化及非遗魅力的熏陶下,开启新年新的旅程。
游客在逛保亭非遗大集。记者 胡丽齐 摄
白天逛集,夜里赏戏。夜晚的七仙广场灯火阑珊,歌舞升平,来自保亭各乡镇文艺人才、文艺爱好者、村民、学生、候鸟争相登台亮相、大显身手,他们用嘹亮婉转的嗓音唱出丰收年景的喜悦,用灵动曼妙的舞姿舞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盛情邀约游客群众走进保亭,乐享“非遗”版的春节。
非遗展演受青睐
体验非遗里的中国年成热潮
这个春节,对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有关工作负责人潘达强来说,可用“车流滚滚”一词概括。每天清晨,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游车辆排起“长龙”驶入景区,体验非遗里的中国年。
游客在保亭乐享年俗。槟榔谷景区供图
红红的春联、红红的福张灯结彩的黎村里,黎家人和游客一起写春联、剪窗花,劏猪烫鸡、舂糍粑……浓香四溢的年味儿弥漫在整个黎村。人们其乐融融团聚在黎村大快朵颐、开怀畅饮,在璀璨热烈的烟火中共享幸福中国年。春节之于槟榔谷是海南民族文化“活化石”的全情表达,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黎族打柴舞、黎族竹编技艺等十项国家级(含世界级)非遗项目在春节期间大放异彩,中外游客感受到了非遗里的中国年、黎村里的非遗情。
坐上海南最长的高空观光滑索项目“高空滑索”,从呀诺达观景平台山巅到雨林谷桐亭景观区,在眺望中感受雨林奇观;七仙岭景区里黎家阿妹阿哥在竹竿快节奏的分分合合中灵活跳跃,动作矫健而富有节奏感,游客情不自禁地加入体验,感受这项古老而独特的舞蹈艺术……保亭各大景区景点内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游客群众赏非遗展演、登高祈福、泡温泉洗去一身疲惫,丰富的文旅活动,浓浓的年味充分激发了游客群众的热情。
春节假期,游客在保亭槟榔谷景区体验黎族钻木取火技艺。景区供图
文化游热度持续攀升
多彩非遗秀贴近生活系非遗热原因所在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保亭不断强化春节假日旅游产品供给,积极鼓励全县涉旅企业推出多项优惠措施,为游客提供高品、深层次、多元化的旅游体验。春节期间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活力迸发。据统计,春节假日期间,保亭接待总游客42.76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4.98万人次,一日游游客37.78万人次,游客总花费为2.32亿元。
县旅文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春节假期,保亭省外游客占比高达56.70%,北京市和山西省以12.73%的占比成为保亭游客来源地的主要成分。全家一起逛景点成为众多居民游客群众的新选择,游客更倾向于文化体验活动,博物馆、非遗陈列馆摇身一变,成为游客探寻年味、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热门打卡地。
游客在保亭过年。县旅文局供图
今年非遗为何如此之热?据海南省非遗中心有关专家介绍,长时间来,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提升了大众对非遗的认知、认可和情感共鸣。今年春节申遗成功,则再次唤起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与关注。“发展是最好的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实就是要做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保亭开展的系列非遗大集、非遗展演、非遗秀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备受人们青睐,吸引更多的人投身非遗保护传承队伍,让非遗传承从个体传承人到群体传承人,这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这也是当前及未来我们所要努力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