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丨年画里的年味儿

热点新闻 5
  韩惠娇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每年春节前,人们都会除尘洒扫、辞旧迎新。在古代,若想将家里装扮一新、迎接新春,贴年画是必不可少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中其实便有年画的影子。   年画的渊源,始于秦汉时期挂桃符驱邪避灾的习俗。古代,人们将“桃木”视为极阳之木,能驱邪,所以在门上悬挂桃木板,并在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以驱散凶邪

  韩惠娇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每年春节前,人们都会除尘洒扫、辞旧迎新。在古代,若想将家里装扮一新、迎接新春,贴年画是必不可少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中其实便有年画的影子。

海南周刊丨年画里的年味儿

  年画的渊源,始于秦汉时期挂桃符驱邪避灾的习俗。古代,人们将“桃木”视为极阳之木,能驱邪,所以在门上悬挂桃木板,并在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以驱散凶邪。此习俗几经演变,就变成了后来贴春联、贴年画的习俗。

  古代的年画,多采用木版水印技术印刷而成。木版水印是古代印刷术,即将画稿雕刻在木板上,再将雕版上墨或着色,将纸覆于其上进行印刷。若画面需要多种颜色,则要在多块雕版上着不同颜色进行“套印”,以达到色彩叠加的效果。更精细者,还会在纸上印出凹凸有致的花纹,在花纹上展示套印上色的“饾版拱花”技术,让画面产生浅浮雕效果,更加精美绝伦。这种技术多用于制作定制的文人花笺。而年画,作为普罗大众都喜欢的新年装饰,走的则是喜庆、亲民的路线。

木版年画《神判镇宅》。资料图

  年画制作大多采用木版套色印刷技术,色彩丰富多样。最初的年画多使用红、蓝、绿、黄、紫、橙等颜色,有些还需要人工补绘,为画中人物的面部、双手敷粉、染胭脂,达到“手绘开脸”的效果。这种制作工艺使得年画制作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生产和销售‌,有些地区还出现了知名品牌,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山东杨家埠等都是生产年画的知名品牌商,行销全国。

木版年画《福字持刀将军》。资料图

  年画有不同的尺寸,以适应不同的装饰场景。在传统民居中,从大门、二门到院内的房门,从墙头到炕头,从窗顶到窗边,甚至粮仓、牲口棚、厨房灶台、簸箩等,都有适合张贴的年画。在北方,一些烧炕的屋子长年烟熏火燎,在炕头贴上几张热热闹闹的年画,既喜庆又能遮盖墙面。在江南地区,年画的张贴更富有文人气质,几乎就是绘画的“平替”。还有的年画,可以作为拂尘纸、桌围和裱糊灯笼的灯画、屏风等,作用五花八门,充满了烟火气。

  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

  年画题材十分丰富,大多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向往。观看过去这些年画,我们似乎能看到过去人们愿望的集合体,同时也是地域性民风民俗的一个呈现载体。

  年画的题材,大致可分为两大类:驱邪求庇佑的神仙画和祈求幸福生活的吉祥画。

  最广为人知的神仙画,就是贴在家家户户大门上的“门神”了。自古以来,除了“神荼”“郁垒”外,被封为“门神”的还有很多,历朝历代建功立业、受百姓爱戴的武将皆有机会入选。在唐代,秦琼和尉迟恭就是最有名的武将“门神”。

恭王府博物馆藏传统木版年画展海报。资料图

  除了“门神”外,灶王爷、福禄寿三星、麻姑、八仙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年画神仙,常常出现在门额、中堂等位置。这些年画神仙中,古人认为财神爷管钱财,想招财进宝的商人必会供奉;福禄寿三星为人们添福添寿添吉利;灶王爷是家里的“耳报神”,会将一家人的德行上报天庭,赐下奖惩。所以,家家户户在每年农历十二月都要祭灶,用香甜的糖果子、香蜜糊住灶王爷的嘴,请他帮忙说好话。如今,在海南部分地区,还有祭“灶公”“灶婆”的习惯,这与祭“灶王爷”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海南周刊丨年画里的年味儿

  吉祥画题材,多出自掌故和寓意吉祥的花鸟、瓜果等博古画。例如,“加官进爵”年画,常出现手持笏板、戴幞头的文官,旁边常伴有一个捧着爵杯的童仆;祈盼求取功名的“二甲传胪”年画中,两只张牙舞爪的大螃蟹卧于芦苇间;祈盼建功立业的“马上封侯”图更有意思,一个猴子骑着马,旁边追逐着蜜蜂,这种“看图说画”的寓意简单直白。古代官员为彰显清廉,住宅中堂必挂绘有荷塘、白鹭的年画,取意“一路清廉”。代表吉祥寓意的瑞兽,在年画中也很常见,例如“麒麟送子”“太平有象”“狮子绣球”,还有顺应年节的十二生肖等。

  具有吉祥寓意的花卉题材在年画中也十分流行。其中,梅、兰、竹、菊这“花中四君子”必不可少。灵芝寓意长寿,牡丹寓意富贵,桂花寓意“早生贵子”,荷花寓意品行高洁。南天竹的红果子高居叶子之上,又被称为“冠上红”,被寄予步步高升的美好期望。此外,充满生活气息的果蔬也是年画的常见题材,石榴、葡萄象征多子多福,桂圆寓意团圆……

  每一类年画题材的背后,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祈福纳祥,驱邪避凶,繁衍后嗣,福寿绵长……

木版年画《四时报喜》。资料图

  富有生活气息的年画

  还有一种特殊的年画是“戏出年画”,大多以戏曲剧目为创作题材,将传说、戏曲故事的桥段、情节作为年画内容,是戏曲和版画的有机结合。例如,“郭子仪拜寿”图最常见于长辈的寿宴之上。在娱乐活动匮乏的年代,听大戏大概就是人们最喜爱的娱乐活动了。一场戏能吸引十里八乡的人们前来观看。“戏出年画”,正是这一风俗的体现。

  歌颂勤劳致富的年画,也十分有趣。杨家埠年画有两个经典的题材——“男十忙”“女十忙”。“男十忙”体现了人们从播种到收割麦子的过程:耕、耘、锄、割,犹如一幅农业科普图;作为姊妹篇的“女十忙”则包括轧棉、弹棉、纺纱、摇线、牵机、浆线、刷机、织布等工序,体现了妇女织布的生产过程。“男十忙”“女十忙”构成了一幅古代男耕女织的生活画卷。还有的年画结合时令,提醒人们顺应天时、利用地利辛勤劳作。

  画法最精细、工艺最复杂、尺幅最宏大的当数城市风景年画。繁华的街市、热闹的集会、各色各样的人、丰富的活动场景……城市风景年画充满了市民情趣,是鲜活的历史画卷。其中,《姑苏阊门图》《西湖盛景图》等都是场面恢宏的巨制。西方铜版画的出现,也影响了中国版画的创作,出现了一类标榜“仿泰西笔法”的中国版画。其吸收西方焦点透视的表现手法,线条细密匀称,有明暗关系,《苏州万年桥》是其中的代表作。

蛇年生肖主题木版年画。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闽南地区的城市风景年画《九流图》表现了漳州地区商人、小贩、牧童、剃头师傅、卖艺人、乞丐等市井人物的生活百态。

  古代,有逢节挂花灯的习俗。用于装饰花灯的年画,又称灯画,使用专门的玉扣纸制成,题材丰富多彩。古代漳州地区有以下习俗:一月挂麒麟灯,二月挂博古四屏灯,三月挂孝子灯,四月挂九鹿灯,五月挂八仙灯,六月挂荔枝灯,七月挂皇都市灯,八月挂八仙灯,九月挂龙灯,十月挂祈求平安灯,十一月挂狮子灯,十二月挂郭子仪七子八婿灯。

  与灯画类似的还有纸扎画儿。为图吉利,商贾开市时都会扎“鳌山”以祈福,这也是用年画纸制成的,五颜六色,十分喜庆。新年气派热闹的游龙花灯,就是花灯和纸扎画儿的结合体,在手艺人的舞动下,流光溢彩的一条巨龙花灯,在欣喜喧闹声中为人们驱邪祈福。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dlongpai.cn/post/69609.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