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的华尔街精英到B站顶流:小Lin说用“说人话”征服2000万粉丝

文学娱乐 1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秋叶大叔,作者:秋叶大叔,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你知道一条财经视频的“天花板”在哪里吗?对多数博主来说,可能是垂直领域的粉丝狂欢,但对“小Lin说”而言,是全年龄段的知识共享:9岁小孩用她的“俄罗斯经济”案例拿下演讲比赛;高中老师把她的视频当课堂教学素材;大学生借鉴她的视频做期末presentation;化工企业干部拿她的视频当培训素材......更让人震惊的是,她的视频动辄三四十分钟,在快节奏的短视频时代,粉丝却一分一秒都不愿快进。很多人眼中晦涩难懂、无聊枯燥的财经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秋叶大叔,作者:秋叶大叔,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你知道一条财经视频的“天花板”在哪里吗?

对多数博主来说,可能是垂直领域的粉丝狂欢,但对“小Lin说”而言,是全年龄段的知识共享:

9岁小孩用她的“俄罗斯经济”案例拿下演讲比赛;

高中老师把她的视频当课堂教学素材;

大学生借鉴她的视频做期末presentation;

化工企业干部拿她的视频当培训素材......

更让人震惊的是,她的视频动辄三四十分钟,在快节奏的短视频时代,粉丝却一分一秒都不愿快进。

很多人眼中晦涩难懂、无聊枯燥的财经知识,在她这里却成了“老少皆宜、人人能懂”的爆款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小Lin的“破圈密码”:她到底是怎么把财经知识变得全民爱看,还被粉丝追着更新的?

老读者对小Lin应该不陌生,两年前我就写过她,如今两年过去了,她在全网粉丝已经翻倍,超过2000W

在财经领域能有这么强的吸粉力,小Lin不只是单点突破,而是自身专业硬核+极具用户思维的双重碾压。

专业上,她本科是北京大学金融系,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研,毕业后在纽约摩根大通工作。

做财经内容后,小Lin发现大家最大的难题是“看不懂”。

「所以如何把“有用和有趣”结合起来,是我做视频时会考虑的关键点。

选题方面,我现在很核心的一点就是从普通观众的视角,去找值得分享的内容。」

这一点跟写书是一致的,我常对写书私房课的学员说:

一定要有用户思维,好选题不是告诉别人你多专业,而是证明你能帮他们多省力。

小Lin一直本着普通观众的视角,比如去年底的视频《一口气了解2024年的全球经济》,长达42分钟,仅在B站的播放量就超过435W。

跟其他博主不一样的是,小Lin是先找逻辑,再说人话。

她对2024年全球经济的总结是“有韧性的”,并提取了两个关键词“大选”和“转向”。

这么一听,很多人脑海里就有了一定的概念。

去年全球至少有70个国家进行了选举;政策上,全球主要37个央行里,有27个都开始了降息周期。

聊美国经济时,小Lin用"温水煮青蛙"来形容。

最后又打了个比喻,说各国就像是“开着车比赛,每辆车都有自己的问题”:

美国是领先的,快到莫名其妙,央行加息踩了急刹车,还是很快地往前冲;

日本是30年前疾驰过,后来熄火了,慢慢挣扎了二三十年;

中国是原来位置比较靠后,但开得快,一路各种超车;

德国是稳健的老爷车,疾驰了三四十年,最近熄火了......

所以她的视频,大家看得津津有味,评论区说得最多的就是:外行也能听懂、听完意犹未尽。

除了有专业度和用户思维,小Lin还擅长讲故事打比方,把专业的学术语言变成通俗易懂的生活场景,把硬核干货变成案例和段子,降低认知门槛。

小Lin以前就有个很出名的比喻,她说:

从北大的华尔街精英到B站顶流:小Lin说用“说人话”征服2000万粉丝

“信托就是你去打仗了,把老婆孩子都托付给了老王,结果老王却趁你浴血沙场抢走了你的妻儿,等你退役时才发现一无所有,就问你气不气?”

你看,是不是瞬间就理解了?

在小Lin的视频里,还有跟粉丝的专属梗——“小Lin奶茶店”。

不是她真的开了一家奶茶店,而是每次用于解释一些专业词时,就会以此举例。

以至于粉丝们会经常主动问她:“奶茶店什么时候开业?”

小Lin很清楚财经金融领域内专业词太多了,所以她对自己内容的一个要求就是让“商业财经不无聊”。

「从讲故事的角度,去看哪部分要有干货把概念分析明白、哪部分要加案例让大家听点故事、哪部分要加一个梗让大家会心一笑。」

再加上小Lin时不时讲得眉飞色舞,偶尔还配上自己的表情包,视频虽然长,题材虽然复杂,但轻轻松松就看下来了。

慢慢的,小Lin积累的粉丝越来越多,在2023年底的时候,她出了一本书《时势》,考虑到肯定有一部分人更习惯以文字的方式去了解。

就在上周,小Lin做了条《500W粉丝大揭秘,我是如何赚钱的》的揭秘视频,其中就提到出版的这本书,是她赚钱的途径之一。

到目前为止《时势》大概印了20多万本,依靠图书版税挣到了一些钱,而她自己成了畅销书作家

小Lin在视频中还特别提到,因为出了书才有的领悟:

因为书本身价格没有那么贵,但还挺有品位和格调的。

尤其是当你拿到了作者的签名,就更独特了。」

这恰恰跟我想的一致,通过送图书作品,代表你认同自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认同对方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是个爱书的人,还能吸引同频的人。

你看,同样是做知识付费,有的博主还在纠结流量密码,而小Lin已经用一本书打通了“知识变现+社交资产”的双重管道。

我想起以前有人问:“大叔,我有百万粉丝,接广告不香吗?为什么要出书?”

从北大的华尔街精英到B站顶流:小Lin说用“说人话”征服2000万粉丝

我回答他:广告是快钱,出书是资产;流量会波动,书籍长尾效应却能吃十多年。

一本书就是一张“专业身份证”,粉丝可能忘记你昨天的直播,但书架上常年摆着你的作品,就是无声的信任背书。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dlongpai.cn/post/70676.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