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财经观察 | 航线优化后,海南如何做好椰子来料加工?
南海网记者 易帆
连日来,印尼(巴淡港)至海南(洋浦港)海运物流优化航线开通运行,新航线从印尼至海南从原本的18天缩短至仅需6天。这对于海南椰子产业来说,将大幅提升椰子新鲜度和椰子原料品质,而相比较广东和福建等地,海南在自贸港政策的优势上再叠加区位物流优势,椰子来料加工这张王牌该如何打好?
资料图:文昌东郊椰林。
资料图:在文昌一家毛椰处理车间,工人在挖椰肉。
椰子原料供应的机遇和挑战
椰子是海南的省树,椰子加工产业也是海南独具区域代表性的特色产业。近年以来,伴随着新茶饮行业的快速发展,椰子水、椰乳等饮品一路走红,中国椰子产业驶入快车道,据海关统计,2015年中国进口的毛椰子24.44万吨,2019年增加到35.71万吨,2022年提升至52.69万吨,而海南椰子产业90%的原料都依赖于进口,椰子原材料新鲜、稳定供应对产业发展尤为重要。
“航线优化后,将减少损耗,降低企业原料的成本。”海南大学塔岭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省椰乳产业协会会长陈卫军介绍,优化后的新航线缩短了货运时间,椰子发芽率明显降低,得水率和得肉率也显著提升,有助于海南椰子加工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资料图:文昌椰子大观园内的特色椰子产品。
据统计,全省现有注册椰子加工企业约1422家,覆盖椰子肉、椰子水、椰衣纤维和椰壳加工等,年总产值约20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来料加工的椰子产业来说,当下椰子原料供应链条的不断优化为产业发展提速。例如,椰子原料供应链在以毛椰子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椰浆、浓缩椰子水的供应模式,为多元化的椰子加工产品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对于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椰子产业来说,目前海南省椰子产业外移趋势明显,其中原料初加工向印尼、越南等地转移逐渐凸显,椰乳等深加工也逐渐向国内省份转移,椰子加工产业已经由海南的传统产业逐渐延伸到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省,根据2022年海关进口毛椰子、椰浆制品和椰青的数量预估,国内椰子产业产值约在1000亿元左右,其中海南省约200亿元左右,占比20%。
资料图:海南金椰。符武平 摄
海南将打造椰子产业集群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椰子的进口供应链上海南的优势依然比较突出,如何把自贸港的政策优势、区域品牌优势、传统产业基础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需要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完善优化供应链条。
今年5月,海南省椰乳产业协会成立,标志着海南从事椰乳产业的企业将从“生产分散、单打独斗”迈进“抱团取暖、优势互补、共进共赢”的阶段。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海南将进一步打造建设椰子产业集群,整合全省政策、科技等资源,重点支持细分领域代表性企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集中打造椰子加工产业集群,推动椰子产业走上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业内人士建议可充分利用定安塔岭工业园椰子深加工企业集群和文昌东郊椰子初加工集群的优势,共同推动国家级椰子产业集群建设,形成科技创新优势明显、产业发展活力突出的产业聚集区。
资料图:椰子制成的装饰物。记者 袁琛 摄
陈卫军认为,海南可依托区位优势,鼓励企业“走出去”,扩展椰子来源途径,积极参与椰子产业链建设。依托筹建的椰子产业技术体系、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立足海南,背靠国内世界上最大的椰子消费市场,推动椰子产业“走出去”战略,加强椰子产区国家间产业的对接与合作,实现原料来源多样化,谋求椰子原料定价权。
业内人士认为,海南可充分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争取在椰子良种培育、栽培技术、加工利用等领域深入合作,突破椰子贸易壁垒,为椰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