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立法强化保税维修等业务安全监管 推动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南海网12月30日消息(记者 王子遥)近期,《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境环境安全准入管理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经审议通过后正式出台,对保税维修、保税检测、保税再制造业务等新业态在部门管理职责、安全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明确。海南省商务厅自由贸易港改革发展处处长李春林在12月30日举办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境环境安全准入管理若干规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相关新业态在《若干规定》中得到体现,充分显示出海南自贸港始终高度重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前列,推动相关新业态在海南实现高质量发展。
海南省商务厅自由贸易港改革发展处处长李春林。记者 曹志 摄
据李春林介绍,海南保税维修业务始于2021年,三年多的时间里,保税维修业务迅速扩大。据海口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海南保税维修货值达251.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倍。从行业上看,海南以航空业保税维修为主,拥有大新华飞机维修服务有限公司、海航斯提斯喷涂服务有限公司等维修企业。
李春林称,再制造产品进口和暂时进境修理,是2023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中的试点措施。截至目前,两项试点均已落地实施,带动了海南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
他表示,暂时进境修理是《若干措施》给予海南的独有措施之一,暂时进境修理就是保税维修的升级版,维修后的货物可以像保税维修货物一样复运出境,也可以根据需要内销至国内市场,有利于维修企业丰富业务场景,开展灵活经营。从实际情况看,已有诸多企业展开探索应用——今年5月,大新华飞机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在新业务模式下开展了首单测试;12月3日,4辆由海口平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修的日本丰田叉车在海口综保区内完成维修检测,并按要求缴税后出区销售到国内,标志着“内销”首单落地。
另一项试点措施再制造产品进口也不断取得新进展。今年6月,商务部批复同意海南省商务厅报送的试点方案和包含9项商品的试点产品目录。9月,首家试点企业完成备案。12月11日,中车国际车辆产业(海南)有限公司自马来西亚引进的2台再制造车用变速箱顺利办结进口手续,标志着海南再制造产品进口首单落地,同时也是全国范围内首次进口再制造变速箱。
李春林称,后续海南省商务厅将会同省内相关单位,继续做好相关新业态新模式的监管和服务,不断丰富业务场景,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自贸港政策红利。
-
上一篇
中时电子报网言论,多元声音的交汇平台 -
下一篇
三亚:创多元服务模式 促营商环境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