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通道 | 省政协委员吕淑果:海南作为海洋大省蓝碳资源丰富 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
点击查看更多视频
南海网1月15日消息(记者 易帆)1月15日,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研究员吕淑果在海南省政协八届三次会议“委员通道”(第二场)上,分享了海南在推动蓝碳发展中取得的积极成效。
吕淑果介绍,海南作为海洋大省,珊瑚礁、海草床面积全国最大,是中国红树植物的分布中心。海南拥有约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碳汇潜力巨大,蓝碳资源丰富。2019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在海南开展海洋碳汇试点。所以,海南发展蓝碳是发挥资源优势,落实国家战略,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的重要举措。2022年2月,经省委编办同意,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担负起发展海南蓝碳的光荣使命。
农工党海南省委员会委员,农工党中央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委员会委员,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研究员吕淑果。记者 李昊 摄
“海南蓝碳工作成型起势,可以用‘国际’‘研究’‘中心’这三个词概括。”吕淑果说,通过“研究”,海南不断夯实蓝碳发展的科学基础。2019年起,海南系统调查碳库本底,深入研究碳汇过程及机制,启动海洋负排放技术研发,部分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顶刊;开发红树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参与国家CCER方法学编制;开发红树林碳汇项目,推动碳汇交易,为我省蓝碳标准体系和交易机制建设奠定基础。
而面向“国际”海南蓝碳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3年来,海南举办2次大型国际会议,把蓝碳领域的顶尖科学家邀请到海南,推动交流合作;深入印度尼西亚等蓝碳资源丰富及澳大利亚等研究经验先进的国家,实施蓝碳国际项目;支持国际红树林中心,为来自20多个国家的学员开展蓝碳培训;持续开展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示范基地建设。
海南还利用“中心”实体汇聚资源和智慧,在蓝碳工作中坚持“引培结合”巩固核心队伍,坚持广泛合作,构建学术和产业联盟,目前已和10多家单位签署框架协议,联合30余家单位发起成立中国滨海蓝碳观测研究联盟;建成1个蓝碳实验室和1个数据平台,3套红树林碳通量观测系统,6个蓝碳试点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