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小红书“反精致”崛起,为何粗糙真实更得人心?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TopKlout克劳锐,作者:77,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从小红书上精心布景、滤镜拉满的生活分享,到抖音里剪辑炫酷、表演完美的剧情视频,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创作者打造了一个个令人向往的“乌托邦”,吸引了无数的观众目光。
但最近,一场“反精致”的内容革命悄然兴起,那些带着生活原始质感的内容,成了大众新宠:
三农博主@有金记录美好生活 的乡村日常,赵晓卉的职场打工人加班生活,众多直播间开启素颜之风,这些“粗糙真实”的内容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为什么如今在各大平台,精致的视频和vlog不再吃香,“粗糙真实”的内容却常常能更得人心,“反精致”内容反的究竟是什么?
逃离虚假 “乌托邦”
对过度包装的倦怠
曾经,明星们的精致vlog如一阵旋风刮进大众视野,欧阳娜娜等明星分享的随性、精致的生活,让无数粉丝追捧,也引得众多创作者竞相模仿。
一时间,网络上充斥着千篇一律的精致生活秀 —— 格调满满的下午茶、说走就走的旅行、光鲜亮丽的日常穿搭......
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精致 vlog 的弊端逐渐暴露。
一方面,视频里呈现的生活与大多数人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宛如空中楼阁,看似美好却遥不可及,充满了失真感。观众看着屏幕里的 “梦幻生活”,心里却清楚那不过是一场精心打造的幻梦,与自己的日常天差地别。
另一方面,内容同质化严重,“精致” 变得公式化、僵硬化。从拍摄角度到文案话术,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缺乏感染力与独特魅力。观众在审美疲劳的同时,对这类内容的信任度也大打折扣。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粗糙真实” 的内容。它们没有虚假人设,没有夸张剧情,更没有过度包装,这种真实与质朴,瞬间抓住了观众的心,成为他们逃离虚假 “乌托邦” 的避风港。
拥抱生活本味
高压时代的心灵慰藉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每天的生活被忙碌和焦虑所充斥。而 “反精致” 内容正好契合了这一心理需求,没有精心的设计,没有过度的美化,有的只是那些琐碎却又充满力量的生活细节。
@有金记录真实生活 便是其中之一,凭借真实的云南乡村生活强势出圈。
有金夫妇从广州打工回到家乡云南,并决定在抖音上发布自己的生活,视频内容也正如账号名称@有金记录真实生活 一样,主打对乡村日常进行流水账式的记录,从柴米油盐到田间劳作,他们用琐碎的点滴、抓马的日常、温情的瞬间,拼凑出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图片源自抖音
可以发现,在有金的视频里,没有任何剪辑技巧,拍摄也没有什么精心设计,更别提提前备好脚本了,就连字幕也因为语音转文字,以及有金不标准的普通话弄出了许多笑话。
此前爆火的“玉米几几”热梗,就来源于此,一度被网友在各大评论区效仿使用。
图片源自抖音
但就是这样“粗糙”的内容,却让网友觉得十分真实、接地气,使网友在精致的网络内容中,找到了一股清流,有金夫妇也凭借真实搞笑的乡村生活意外出圈,如今已经在抖音平台收获了超211万粉丝。
共鸣引发共情
真实故事的情感魔力
“粗糙真实” 的内容之所以能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擅长挖掘情感深度,通过讲述真实的故事,触动观众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就拿爆火全网的 “二舅” 视频来说,平实的镜头记录了一位农村残疾老人饱经沧桑却依然乐观向上的一生。二舅在苦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大家在二舅身上看到了生活的苦难,更看到了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与勇气,从中汲取到了生活的力量,进而与这个故事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连接。
又如脱口秀演员赵晓卉则把职场的酸甜苦辣搬上舞台和直播间。从令人疲惫的加班、复杂的职场人际关系,到无处不在的内卷,她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将这些打工人的痛点一一展现。
图片源自小红书
观众在欢笑中找到了共鸣,原来自己在职场中经历的那些烦恼和困惑,并非个例。这种强烈的认同感,让赵晓卉收获了大批粉丝,也让她的内容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写在最后
值得注意的是,“粗糙真实”的内容就一定会出圈吗?结果必然是否定的,尽管 “粗糙真实” 的内容受到广泛关注,但并非所有此类内容都能成功出圈。
需要认识到的是,“粗糙真实”并不等同于“低质量”,“反精致”内容的兴起,标志着内容创作正在回归本质。用户不再追求表面的华丽,而是更看重内容的真实性和价值感。
这种趋势也对内容创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真实感的把握、个性化的表达、持续的价值输出、专业能力的提升。创作者需要不断提升内容质量,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在“反精致”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实现持续的内容价值输出。
-
上一篇
万宁舞龙舞狮花车巡游 民俗活动出彩 -
下一篇
刘强东搞低价,一出手就是王炸